潘师正体玄先生的道教宝典
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曾经有两位历史上著名的道教高人,他们各自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前者是新天师教主寇谦之,他在嵩山驻足三十年,开创了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得新天师道传遍北方。后来,又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他在嵩岳居住五十年,广泛推广茅山宗风,使其传播至全国;皇帝皇后亲临嵩山,与他询问道教事宜,其知见与国师相若。
然而,这两位大德人的结局迥异:寇谦之去世后,其新天师道很快便销声匿迹,而潘师正逝世后,却有人继承并发扬光大,将他的学说永传不衰。这一现象让人深思。
关于潘師正的生平,有以下記載:他出生於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是一個來自赵州赞皇(今河北赵县)的官宦家庭。他從小就顯露出異常的氣質和才能,如脚上的靈龟纹路、过膝的手臂等,都被視為異端征兆。在母亲去世後,潘師正守墓而成名,因孝行而闻名遐迩。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学习《道德经》,并且逐渐展露才华。当时的大禹真人刘爱道北上传道时,发现了潘師正,并将他引荐给王远知,王远知则将他度为道士,并授予他三清教法、真诀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潘師正在茅山修行期间接到王遠智指示,要在北方大力發展茅山宗,以抗衡佛教。此举獲得了朝廷支持,並獲准將王遠智帶回茅山繼續傳 道。而後,在中岳嵩陽觀與劉愛道共處多年期間,不僅精研經典,更致力於內外丹法和呼吸吐納,以期達到仙境。在這段期間,他完成了一本融合多種學說的仙譜,並始終牢记傳播茅 山宗法,同时也受到唐高宗の重视,并一度被召入宫,但因其高洁志向拒绝制作佛书,最终返回嵩阳观继续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