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传承人物体玄先生持有古籍的潘师正
在中岳嵩山的钟灵神秀之地,前有新天师教主寇谦之,驻足三十年,开创一代教风,被尊为国师,使新天师道传遍北方。随后,有第十一代茅山宗宗主潘师正,在嵩岳居住五十年,广泛传播茅山宗法,使其影响遍及天下;皇帝皇后亲临嵩山,以询问道法而闻名于世。然而,与寇谦之不同的是,他死后,其所建立的体系并未消失,而是有人继承发扬光大,不断流传至今。
隋宫玄坛上的潘师正,即赵州赞皇人隋文帝开皇四年的生まれ。出生时脚板上出现了灵龟纹路、双手过膝,这些都是奇迹般的现象。他十三岁时守孝致仕,以孝子闻名远近。大业年间,刘爱道发现他的潜力,将他带往洛阳,并向王远知推荐。王远知见到潘师正后的反应非常高兴,说:“能够驾驭三清道中的良马,还有谁能比得上你?”随即将他收为徒弟,但告诉他要走更长久的修行道路。
当炀帝征高丽时,王远知被召至涿郡临朔宫,对炀帝咨询神仙事。在此期间,刘爱道将潘师正引荐给王远知,并由其授予三清教法、三洞真诀和灵宝道法。潘師正精进修行,一举成就了全部真诀。
炀帝末年,当王远知预感朝廷将终结时,他请求辞职返回茅山,并带着潘師正在一起北上发展茅山宗的事业。这次旅程中,他们一起前往中岳嵩阳观定居。在这里, 潘師正与刘愛道共同隐居,与陈州宛丘人劉道合相遇。此后,他投身于深入研究和融合各类知识,其中特别重视修习内外丹法以及呼吸吐纳等实践技巧,以期达到对自然界的一种默契钩通状态。
唐高宗由于听说刘 道合能够炼制九阳还丹,便在嵩山建太乙观让他居住。当刘 道合来京时,他向高宗推荐了潘師正在这里所作的大作,但潘師 正以“无为”推辞了这份荣誉。此外,当高宗再次访问洛阳并邀请他制作佛书时,也遭到了同样的拒绝,最终因为不解而推辞。这一切都显示出了他的志向和态度:对于学术领域来说,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必须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不受世俗荣利的干扰。
值得注意的是,从寇谦之到潘 师 正,他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命运轨迹。而且尽管两位都以他们对学术探索的热情和贡献著称,但只有一个人的事业最终得以持续发展,而另一个则迅速消逝,这让我们反思历史上的许多遗憾与机遇,以及那些因人而异的人生选择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观和未来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