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天然道观中的道行探究
1989年,我在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第一次传戒的盛况,那一刻,宋士洪道长赐予我摄影的使命。戒律,是禁止非法行为的重要规定,也是修行之路上的必经之步。天真皇人曾言:“既称道士,非道士之模范不行;凡言真人,非真人之规不习。”这意味着,只有真正符合道德标准的人才能够成为我们的榜样。
在那次传戒仪式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严肃与庄重。全真派将传戒视为教务活动,而不是简单的法事。这是因为它涉及到严格遵守的教规和道德规范,是对整个教团纪律的一种建设。在这样的氛围中,每个人都必须恪守自己的职责,不得有丝毫放松。
然而,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全真派受戒活动其实来源于佛教,但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早期印度佛教并没有明确记载过类似的传戒活动。而中国佛教关于此方面的记载,则主要出现在唐宋时期,这比道教早期传戒要晚很多。
全真派对于传授戒律极其谨慎,他们要求受者具备十种品质:好学、贤智、诚实、谨慎、柔和、尊师等。如果这些条件都不满足,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授予该人的戒律。此外,如果对方的心行不正或有其他问题,也同样被拒绝。
我注意到,在古代《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对于受者有一系列严格要求:他必须心无二想,无骄慢心,更不能有疾病。在没有合适的人选的情况下,即使是方丈大律师也不会随意授予这份神圣而又沉甸甸的心灵财富——一个完整的人生指南。
这样的文化和信仰体系源远流长,从太上老君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我们所继承的一部分。当初,最早的是简约而纯粹,如《老君想尔戒》,后来逐渐发展出了更加复杂但更完善的地位,如“三皈”、“五戒”、“八戒”、“十戒”。
北宋时期,全真派兴起,它们制定了更加系统化且精细化的地位制度,并且形成了一套叫做“六耳不谈”的口头禅,这个意思就是不要轻易向外界透露你的知识,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保证这一套系统从匠人手里流转下去,而不是流入任何不当的手中,以防止失去本来的价值和意义。这一切都是为了保护这个神仙修持所需的地位制度,使其保持原有的力量,不被异己夺取或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