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诸子百家智慧在人物心中悄然生根
1989年,我在北京白云观见证了全真派第一次传戒的盛况,那一刻,戒律的严肃与重要性深深印象在我心间。道士们受戒,仿佛踏上了修行之路的起点,每一步都承载着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我的约束。
但你可能会好奇,道教全真派传戒活动到底有多么严格呢?其实,它不仅是法事,更是一种严格的教务活动,是维护道教纪律、重建教制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一种对于精神纯净和内心修养的追求。
然而,有些人认为道教传戒活动学自佛教,这一点并不准确。早期印度佛教并没有明显的传戒活动,而中国佛教关于传戒活动的大量记载,也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之后,这比道教更晚。这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宗教学术有其独特之处。
在全真派中,对于谁能够接受哪些人的戒法也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中提到,要成为合格的人选,他们必须具备十种品质:从善如流,无疑行、赏别真伪等等。如果这些条件都不满足,那么就不会被授予戒法。而方丈大律师授予的人选,则需要更加谨慎,一直到找到合适的人才会进行授法。
因此,你看到了吗?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从太上天界降下来的科仪,就这样成为了我们所称颂的一个传统。而这个过程,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已经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心灵约束系统,以贪欲为敌,为清静而守,通过“三皈”、“五戒”、“八戒”、“十戒”,以及其他各种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得修行者能达到一个超越凡尘世界的地步。
最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真派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人作为接班人,以及如何将这些规矩口口相傳,并且不轻易向外泄露,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整个体系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考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