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问世及其道派特征考人生最高境界在自然中体现的无为之道
《太乙金华宗旨》的问世及其道派特征考:人生最高境界在自然中体现的无为之道
在康熙年间,太乙金华宗旨成书后,不断经历修订和流传,最早可追溯到乾隆年间邵志琳整理本。该版本收录于六十四卷本《吕祖全书》之卷四九,题名《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由潘易庵等七人所撰序、跋。据记载,在康熙戊申年(1668),潘易庵等七人在常州白龙精舍设乩坛,蒙吕祖降示宗旨;至康熙壬申年(1692),屠宇庵收集散编,并交与张爽庵汇辑。
潘易庵序称:“忆自戊申冬,我纯阳圣祖,传示宗旨……全不涉语言文字。”此外,《道藏辑要》本《金华宗旨》载有正化子恩洪识语,将参与扶乩活动的七人确定为潘易庵、屠宇庵、庄惺庵、庄诚庵、周野鹤、刘度庶及许深庶。
康熙壬申年,由张爽庛汇辑成书,其过程包括了新出的乩文。此时,潘易已去世。张爽作序称:“余生也晚,不幸而不获闻绪论于晤言色笑之余,犹幸而获闻遗响于乩走沙飞之际。”
关于潘易等人的道派归属,有必要考辨。在邵志琳整理本中,他们署“净明嗣派”,但书中也有提到他们另有宗派,即太乙法派,以纯阳圣祖为第一大道师。各人的法名皆以乾字命名,如潘易为乾德,而李时为坎真。
从别的文献看出,潘静观即潜居观曾师从全真道龙门派传人朱元育。这位好道者,与李颙交游,并曾挽留李颙,此事见于王心敬编《南行述》。又根据于琨撰《常州重建圆妙观碑记》, 潜居观与龚孝廉共诸座研讨仙鉴源流,每晨诵读玉皇经。此外,《 道德经妙门约》一书亦记其注疏多经。
总结来说,《太乙金华宗旨》的形成涉及多次修订和流传,其中最早可追溯到乾隆年间邵志琳整理本。而这部作品的人生最高境界就是无为,这种思想体现在自然中,是一种哲学上的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