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四文言小说集
1、《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九州)中部。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历代学者一直把《山海经》作史书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今有:《山海经集解》王心湛集解,广益书局1936年版;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巴蜀书社1993年版;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山海经》周明初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古本山海经图说》马昌仪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山海经插图全译》九州出版社2001;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山海经箋疏》[清]郝懿行,巴蜀书社1985年版;《山海经》(晋)郭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穆天子传》 先秦历史神话典籍,别名《盛姬录》,又名《周王传》﹑《周穆王记》,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姬满西游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周穆王西游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探险活动,周穆王也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穆天子传》则是我国最早的游记。全书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 《穆天子传》前4卷记述姬满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实际的路线即是自西安北上,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图期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到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1000余公里,到“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北路。这是我国东西陆路交通史上的大事,是我国旅游的开拓者。5、6两卷,则叙述姬满两次向东的旅游经历。穆天子西游时,与沿途各民族进行频繁的物资交流,如:珠泽人“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穆天子赐“黄金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等。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物资交换的规模、方式、品种。《穆天子传》所提供的材料,除去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成份,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族分布、迁徙的历史和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及先秦时期中西交通径路以及文化交流的情况。它说明远在汉武帝刘彻派张骞通西域以前,中国内地和中亚之间就已有个人和团体的交往接触。这一点已有不少考古材料可资证明。《穆天子传》在文字上可能有些夸张,有些神话传说的内容杂入,但基本事实是应该肯定的。周穆王西游在《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均有记载。它对丰富人们的西北地理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晋人郭璞为该书作注。清檀萃有《穆天子传注疏》,其后有洪颐煊校正本,继洪氏而作者有翟云升之《覆校穆天子传》。 今有:《穆天子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穆天子传》黄丕烈校,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山海经穆天子传》岳麓书社1992年版;《穆天子传奇》严优等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1988年版。另有丁谦《穆天子传地理考证》﹑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等研究类专著。 3、《神异经》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所载皆荒外之言,怪诞不经。共四十七条。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极斥此书,辨东方朔撰、张茂先传之伪。《神异经》辞采缛丽,格近齐、梁,当是六朝文人所依托。 全书共四十七条。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九章,显然是模仿《山海经》的。与《山海经》不同是“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详于异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文字也不象《山海经》那样古朴。书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尤其是关于东王公、穷奇、昆仑天柱、扶桑山玉鸡等的记载,更是珍贵的神话资料。 其版本主要有《汉魏丛书》本、《格致丛书》本、《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数种。 今有《神异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神异经》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4、《说苑》 先秦至汉初有关史事和传说分类辑编,西汉刘向撰。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王元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释放后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谷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刘向是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说苑》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分类纂辑的先秦至汉初有关史事和传说。由于取材广泛,书中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今有:赵善诒《说苑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向宗鲁校点《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王瑛王天海译注《说苑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程翔译注《说苑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新序》 西汉一部以讽谏为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刘向编撰。刘向简介见《说苑》。 《新序》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庄子》、《荀子》。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新序》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的建议 《新序》中的许多章节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特别是有了虚构的成分。这说明,《新序》已经具备了小说的某些因素。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此书为30卷。到了北宋,仅存10卷,曾巩(1019-1083)把这些残存之文加以编辑,形成了通行的10卷本。此本刻于南宋高宗朝。曾经钱谦益、季振宜、徐乾学、黄丕烈、汪士钟、杨以增、周叔弢等藏书大家递藏。今藏国家图书馆。 今有:《新序·说苑》庄适点校,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赵仲邑《新序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新序》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新序全译》李华年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吴越春秋》 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致生活于东汉明帝、章帝时。早年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斯役,弃官去犍为郡资中(今四川资阳)拜经学大师杜抚为师,学习“韩诗”。一去20年,音讯全无,家人误认为他已亡,为之发丧。杜抚去世,晔经营葬之,归乡。州官召补从事,不就。后举有道。回乡后,闭门著述,直至老死,写就《诗细》、《历神渊》和《吴越春秋》,后蔡邕到会稽,读其《诗细》、《历神渊》,拍案叫绝,以为优于《论衡》,既还京师,广传《诗细》,学者咸诵习之。惜此书已佚。 该书今存十卷,前五篇述吴事,称内传,计有《吴太伯传》、《吴王寿梦传》、《王僚使公子光传》、《阖闾内传》、《夫差内传》,记载了从太伯立国到夫差;后五篇述越事,称外传,计有《越王无余外传》、《勾践入臣外传》、《勾践归国外传》、《勾践阴谋外传》、《勾践伐吴外传》,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勾践称霸后传八世失国。其中,于越王勾践谋吴事记载尤详,几乎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吴越春秋》大量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越绝书》等史籍,但不拘泥于史实,加入一定的虚拟夸张成分,同时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所记吴越史事远较他书为详,是研究吴越历史和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其中多渲染神异怪诞,多载小说家言,如越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常为后世史家诟病。有人认为,就其记载的内容与风格而言,《吴越春秋》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该书叙事注重情节描写,人物刻画鲜明生动,在我国的史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有较高的地位。 《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十二卷,但到《宋史·艺文志》中只著录为十卷。今存十卷,有宋人徐天祜音注,四部备要本。 今有:《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岳麓书社2006年版;《吴越春秋·国语》,刘彬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吴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越绝书》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早期吴越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在《越绝书》的成书年代、作者、卷数、书名、篇名等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成书年代有春秋说、战国说、战国―西汉―东汉说、战国―东汉说、东汉初年说、东汉末年说、东汉初年―东汉末年说、西晋说;关于作者有子贡撰说、子胥撰说、袁康撰说、袁康、吴平合撰说、袁康撰吴平修订说、袁康、吴平辑录说;关于卷数,有十五卷说、十六卷说;关于书名,有《越绝书》原称《越绝》说、《越绝书》原称《越绝记》说、《越绝记》非《越绝书》说;关于篇名,有吴太伯与兵法篇亡佚说、今本吴地传即古本吴太伯篇说、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即古本兵法篇说、今本陈成恒非古本陈恒篇说等等。袁康,会稽(今绍兴)人。东汉初期史学家,约东汉初建武中(公元40年)前后在世,生卒年、生平事迹无考。吴平,字君高,东汉会稽人,王充的同乡,方志学家、史学家。 《越绝书》,被东汉著名学者王充誉为当时五大名著之一。书名曰“绝”,旧有“断灭”等说,今人考证,当为上古越语“记录”的译音,是越国史记的专名。《越绝书》内容极其广泛丰富,详细记载吴越交战、越王句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逐鹿中原的经过,内容涉及兵法、权谋、术教等,被有些学者称为“复仇之书”。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季节变化、农田水利、土地利用、粮食丰歉等内容,因此被不少学者视为一本发展生产、经世致用之书。书中《吴地传》与《地传》两篇,详细记述了吴越两国的山川、地理、物产等,因此被有些学者尊为中国地方志之鼻祖。《越绝书》不仅是浙江最早的地方志,也是国内现存最古的地方志。此书还保存了先秦时期许多珍贵的思想史资料,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因而向为学者所重视。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绝书》,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民族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历代的抄本、刻本有翻元本(越绝书十五卷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明双栢堂刊本双柏堂本)、张佳胤本、陈垲刊本、古今逸史本、四库全书本等版本本。研究成果有清人的二种,一为俞樾越绝书札记曲园杂纂,一为钱培名所作,刻入小万卷楼丛书。 今有:《越绝书》十五卷,四部备要本;张宗祥《越绝书校注》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乐祖谋《越绝书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越绝书》吴平编吴庆峰点校,《二十五别史》中一种,齐鲁书社2000年版。 8、《笑林》 三国魏邯郸淳撰,邯郸淳(约132—221),又名竺,字子叔,又字子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遐迩知名。汉献帝初平年间,从三辅客游荆州。建安十三年,荆州内附,归曹操。文帝黄初初年曾任博士给事中职,曾作《投壶赋》上奏文帝,讲述仁义礼仪和恩威相兼的君臣之道。邯郸淳写过一篇《曹娥碑》被蔡邕赞为“绝妙好辞”。 邯郸淳留名后世并非因其政绩或上述文章,主要在于他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前者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后者记载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笑林》,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从留存至今的各则看,多为嘲讽愚庸之作,如今天人们熟知的以螳螂捕蝉之叶自障来窃物的故事。 《笑林》不仅因为其讽刺手法为后来的讽刺小品、小说、喜剧等文学体裁提供了借鉴,在写法上,《笑林》比较注重纪实,善于通过人物的生活片断、片言只语,以白描手法、简炼笔墨写出其性格特征等,为后来的志人小说所广泛运用,如通过客观叙述和描写来显示爱憎而不直接说出手法同《儒林外办》“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手法就非常相似。其中一些结构较为完整、有一定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篇章实际上已跨入粗陈梗概的小说作品之列,成为《世说新语》等六朝小说的先驱。 《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皆著录《笑林》三卷,宋代著录由三卷扩为十卷。后佚,今仅存二十余则,散见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类书中,有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今有: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古今说部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列异传》五种,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9、《列异传》 《隋书·经籍志》记载作者为魏文帝曹丕,但文中记载了正始、甘露年间事,时间均在文帝以后,因此,宋人的新旧《唐书》均改为张华撰,但无佐证。清代姚振宗解释为魏文帝作,张华续,此说解决了时间上的矛盾,但也没有佐证。这本书的内容,南朝刘宋裴松之《三国志》,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征引,因此,书出魏晋人之手是可信的。曹丕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魏文帝集”。张华简介见《博物志》。 《列异传》记述上至皇帝下到甘露(高贵乡公曹髦)年间的事,其内容正如鲁迅所说:“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记述的都是神仙鬼怪故事。书中写得最多的是鼓吹神仙和道术:鲁少千能凭道术治蛇妖;费长房能降神、使神、缩地脉;道人能使活人与死人相见;神仙能令死人复生等。其次是精怪变化、作祟故事:如金银为妖害人,获草作鼠为妖,狐狸精、鲤鱼精、蛇精害人等。第三是宣扬死后有灵、阴曹地府等人鬼交往故事:《公孙达》中,公孙达死后通过儿子的嘴与家人对话;高士鲍宣积德行善,死后显灵,使得鲍宣一家三代厚禄;蒋济亡儿在阴曹地府托梦父母,谋求美差。第四是民间故事,这类在《列异传》中最有价值,如人们熟悉《三王冢》、《韩凭夫妇》、《望夫石》等,皆为后世志怪小说所采用。几类也有一些出色篇章,如人鬼交往中的《宋定伯》,写宋定伯的捉鬼卖鬼,显示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古代著名的不怕鬼故事。《谈生》是一则美丽的人鬼婚恋故事也是同类故事中的发轫之作,对后代影响很大。 今有: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郑学弢校注《列异传》五种,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10、《博物志》 西晋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撰。张华(232~300)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少孤贫,曾以牧羊为生。《晋书·张华传》说他“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他曾著《鹪鹩赋》以自喻。魏末,被荐为太常博士。晋武帝时,因力主伐吴有功,历任要职。惠帝时,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杀害。《隋书·经籍志》录《张华集》10卷,已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存《张茂先集》,有今人范宁校本。 《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它为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也是继《山海经》后,我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我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此书原400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10卷。《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即为10卷。因原书已佚,故今本《博物志》由后人搜辑而成。此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常见的通行本,收在《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等丛书中,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种是黄丕烈刊《土礼居丛书》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协调,据黄氏说此本系汲古阁影抄宋连刻本,收在《指海》、《龙溪》、《博舍丛书》中,内容与前二书完全相同。 今有:《博物志校证》范宁校政,中华书局1980年版,较为详实;《博物志》张恩富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祝鸿杰《博物志新译》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首页与分页与分页之间分隔符===1、《山海经》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该书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在向北,最后到达(九州)中部。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价值参考。历代学者一直把《山海经》作史书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今有:《山海经集解》王心湛集解,广益书局1936年版;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巴蜀书社1993年版;袁珂《山海经校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山海经》周明初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古本山海经图说》马昌仪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山海经插图全译》九州出版社2001;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山海经箋疏》[清]郝懿行,巴蜀书社1985年版;《山海经》(晋)郭璞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2、《穆天子传》 先秦历史神话典籍,别名《盛姬录》,又名《周王传》﹑《周穆王记》,为晋咸宁五年(279)汲县民盗掘魏襄王墓所得竹书之一,虽有人疑为伪书﹐但一般认为它是周穆王至魏襄王间的传闻记录。西晋初年(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汲冢竹书”,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 《穆天子传》记述周穆王姬满西游事迹而带有虚构成分的传记作品。周穆王西游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旅行探险活动,周穆王也是我国最早的旅行家,《穆天子传》则是我国最早的游记。全书共6卷。前5卷记周穆王驾八骏马西征之事,后1卷记穆王美人盛姬卒于途中而返葬事。 《穆天子传》前4卷记述姬满率领七萃之士﹐驾上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骏马,由造父赶车,伯夭作向导,从宗周出发,越过漳水,经由河宗﹑阳纡之山﹑群玉山等地,西至于西王母之邦,和西王母宴饮酬酢。实际的路线即是自西安北上,抵包头,过贺兰山,穿鄂尔图期沙漠,经凉州至天山东麓的巴里坤湖,又走天山南路,到新疆和田河、叶尔羌河一带。又北行1000余公里,到“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中亚地区。回国时走天山北路。这是我国东西陆路交通史上的大事,是我国旅游的开拓者。5、6两卷,则叙述姬满两次向东的旅游经历。穆天子西游时,与沿途各民族进行频繁的物资交流,如:珠泽人“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穆天子赐“黄金环三五,朱带贝饰三十,工布之四”等。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物资交换的规模、方式、品种。《穆天子传》所提供的材料,除去神话传说和夸张的成份,有助于了解古代各族分布、迁徙的历史和他们之间的友好交往,及先秦时期中西交通径路以及文化交流的情况。它说明远在汉武帝刘彻派张骞通西域以前,中国内地和中亚之间就已有个人和团体的交往接触。这一点已有不少考古材料可资证明。《穆天子传》在文字上可能有些夸张,有些神话传说的内容杂入,但基本事实是应该肯定的。周穆王西游在《春秋左氏传》、《竹书纪年》、《史记》中均有记载。它对丰富人们的西北地理知识,拓展人们的视野空间,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晋人郭璞为该书作注。清檀萃有《穆天子传注疏》,其后有洪颐煊校正本,继洪氏而作者有翟云升之《覆校穆天子传》。 今有:《穆天子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穆天子传》黄丕烈校,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山海经穆天子传》岳麓书社1992年版;《穆天子传奇》严优等编著,黑龙江人民出版1988年版。另有丁谦《穆天子传地理考证》﹑顾实《穆天子传西征讲疏》等研究类专著。 3、《神异经》 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一卷,旧本题汉东方朔撰。所载皆荒外之言,怪诞不经。共四十七条。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极斥此书,辨东方朔撰、张茂先传之伪。《神异经》辞采缛丽,格近齐、梁,当是六朝文人所依托。 全书共四十七条。分东荒经、东南荒经、南荒经、西南荒经、西荒经、西北荒经、北荒经、东北荒经、中荒经等九章,显然是模仿《山海经》的。与《山海经》不同是“然略于山川道里而详于异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文字也不象《山海经》那样古朴。书中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尤其是关于东王公、穷奇、昆仑天柱、扶桑山玉鸡等的记载,更是珍贵的神话资料。 其版本主要有《汉魏丛书》本、《格致丛书》本、《龙威秘书》本、《说郛》本等数种。 今有《神异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版;《穆天子传·神异经·十洲记·博物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神异经》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 4、《说苑》 先秦至汉初有关史事和传说分类辑编,西汉刘向撰。刘向(约前77—前6)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楚王元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释放后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治《春秋谷梁传》。据《汉书·艺文志》载,刘向有辞赋33篇,今仅存《九叹》一篇。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 刘向是西汉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说苑》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分类纂辑的先秦至汉初有关史事和传说。由于取材广泛,书中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今有:赵善诒《说苑疏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向宗鲁校点《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版;王瑛王天海译注《说苑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程翔译注《说苑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新序》 西汉一部以讽谏为目的的历史故事类编,刘向编撰。刘向简介见《说苑》。 《新序》是现存刘向所编撰的最早的一部作品。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转述或直接照抄而成。这些著作主要是《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史记》、《战国策》以及《春秋三传》、《庄子》、《荀子》。尽管《新序》中的许多故事采自诸子史传,但就其材料取舍、思想内容来看,无疑体现了刘向本人的社会思想。这主要可以归纳为德治仁政思想、贤人治国思想、民本思想、从善纳谏思想诸方面。《新序》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书中大多数历史故事集中在春秋时期,最后一卷(卷10)完全是汉代的故事。书中前5卷冠以“杂事”之名。其他各卷中,有的讽刺统治者的荒淫奢侈(卷六),有的赞扬大臣的全节和忠诚(卷七),有的赞扬义勇之士(卷八),有的讲述大臣的善谋(卷九和卷十)。该书的思想基础是儒家学说,书中尤其强调统治者必须为人正直,要多听民众意见和留心贤能和有德之士的建议 《新序》中的许多章节故事完整,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特别是有了虚构的成分。这说明,《新序》已经具备了小说的某些因素。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此书为30卷。到了北宋,仅存10卷,曾巩(1019-1083)把这些残存之文加以编辑,形成了通行的10卷本。此本刻于南宋高宗朝。曾经钱谦益、季振宜、徐乾学、黄丕烈、汪士钟、杨以增、周叔弢等藏书大家递藏。今藏国家图书馆。 今有:《新序·说苑》庄适点校,商务印书馆1929年版;赵仲邑《新序详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新序》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新序全译》李华年译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吴越春秋》 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赵晔,字长君,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大致生活于东汉明帝、章帝时。早年为县吏,奉檄迎督邮,耻于斯役,弃官去犍为郡资中(今四川资阳)拜经学大师杜抚为师,学习“韩诗”。一去20年,音讯全无,家人误认为他已亡,为之发丧。杜抚去世,晔经营葬之,归乡。州官召补从事,不就。后举有道。回乡后,闭门著述,直至老死,写就《诗细》、《历神渊》和《吴越春秋》,后蔡邕到会稽,读其《诗细》、《历神渊》,拍案叫绝,以为优于《论衡》,既还京师,广传《诗细》,学者咸诵习之。惜此书已佚。 该书今存十卷,前五篇述吴事,称内传,计有《吴太伯传》、《吴王寿梦传》、《王僚使公子光传》、《阖闾内传》、《夫差内传》,记载了从太伯立国到夫差;后五篇述越事,称外传,计有《越王无余外传》、《勾践入臣外传》、《勾践归国外传》、《勾践阴谋外传》、《勾践伐吴外传》,记载了从大禹治水到勾践称霸后传八世失国。其中,于越王勾践谋吴事记载尤详,几乎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吴越春秋》大量取材于《左传》、《国语》、《史记》、《越绝书》等史籍,但不拘泥于史实,加入一定的虚拟夸张成分,同时又采摭掺入了不少逸闻传说,所记吴越史事远较他书为详,是研究吴越历史和吴越文化的重要文献。但其中多渲染神异怪诞,多载小说家言,如越女试剑、老人化猿、公孙圣三呼三应之类,常为后世史家诟病。有人认为,就其记载的内容与风格而言,《吴越春秋》实是一部介于史家与小说家之间的作品,是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该书叙事注重情节描写,人物刻画鲜明生动,在我国的史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有较高的地位。 《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经籍志》均著录为十二卷,但到《宋史·艺文志》中只著录为十卷。今存十卷,有宋人徐天祜音注,四部备要本。 今有:《吴越春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张觉校注《吴越春秋校注》,岳麓书社2006年版;《吴越春秋·国语》,刘彬主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吴越春秋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7、《越绝书》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早期吴越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在《越绝书》的成书年代、作者、卷数、书名、篇名等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看法:成书年代有春秋说、战国说、战国―西汉―东汉说、战国―东汉说、东汉初年说、东汉末年说、东汉初年―东汉末年说、西晋说;关于作者有子贡撰说、子胥撰说、袁康撰说、袁康、吴平合撰说、袁康撰吴平修订说、袁康、吴平辑录说;关于卷数,有十五卷说、十六卷说;关于书名,有《越绝书》原称《越绝》说、《越绝书》原称《越绝记》说、《越绝记》非《越绝书》说;关于篇名,有吴太伯与兵法篇亡佚说、今本吴地传即古本吴太伯篇说、伍子胥水战兵法内经即古本兵法篇说、今本陈成恒非古本陈恒篇说等等。袁康,会稽(今绍兴)人。东汉初期史学家,约东汉初建武中(公元40年)前后在世,生卒年、生平事迹无考。吴平,字君高,东汉会稽人,王充的同乡,方志学家、史学家。 《越绝书》,被东汉著名学者王充誉为当时五大名著之一。书名曰“绝”,旧有“断灭”等说,今人考证,当为上古越语“记录”的译音,是越国史记的专名。《越绝书》内容极其广泛丰富,详细记载吴越交战、越王句践生聚教训,最后兴越灭吴,逐鹿中原的经过,内容涉及兵法、权谋、术教等,被有些学者称为“复仇之书”。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季节变化、农田水利、土地利用、粮食丰歉等内容,因此被不少学者视为一本发展生产、经世致用之书。书中《吴地传》与《地传》两篇,详细记述了吴越两国的山川、地理、物产等,因此被有些学者尊为中国地方志之鼻祖。《越绝书》不仅是浙江最早的地方志,也是国内现存最古的地方志。此书还保存了先秦时期许多珍贵的思想史资料,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因而向为学者所重视。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绝书》,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民族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 历代的抄本、刻本有翻元本(越绝书十五卷江安傅氏双鉴楼藏明双栢堂刊本双柏堂本)、张佳胤本、陈垲刊本、古今逸史本、四库全书本等版本本。研究成果有清人的二种,一为俞樾越绝书札记曲园杂纂,一为钱培名所作,刻入小万卷楼丛书。 今有:《越绝书》十五卷,四部备要本;张宗祥《越绝书校注》商务印书馆1956年版;乐祖谋《越绝书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越绝书》吴平编吴庆峰点校,《二十五别史》中一种,齐鲁书社2000年版。 8、《笑林》 三国魏邯郸淳撰,邯郸淳(约132—221),又名竺,字子叔,又字子礼,东汉时颍川阳翟(今禹州市)人,因著有《笑林》三卷、《艺经》一卷而著名,被称为“笑林始祖。”淳自小有才名,博学多艺,善写文章,遐迩知名。汉献帝初平年间,从三辅客游荆州。建安十三年,荆州内附,归曹操。文帝黄初初年曾任博士给事中职,曾作《投壶赋》上奏文帝,讲述仁义礼仪和恩威相兼的君臣之道。邯郸淳写过一篇《曹娥碑》被蔡邕赞为“绝妙好辞”。 邯郸淳留名后世并非因其政绩或上述文章,主要在于他不经意的闲逸文作——《笑林》和《艺经》。前者讲述了当时的许多笑话、噱头、善喻、讥讽、幽默趣事,后者记载当时流行的投壶、米夹、掷砖、马射、弹棋、棋局、食籁等诸般游艺项目,成为中国最早的笑话和杂耍专著。《笑林》,三卷。所记都是俳谐的故事,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笑话专书。原书已佚,今存二十余则。从留存至今的各则看,多为嘲讽愚庸之作,如今天人们熟知的以螳螂捕蝉之叶自障来窃物的故事。 《笑林》不仅因为其讽刺手法为后来的讽刺小品、小说、喜剧等文学体裁提供了借鉴,在写法上,《笑林》比较注重纪实,善于通过人物的生活片断、片言只语,以白描手法、简炼笔墨写出其性格特征等,为后来的志人小说所广泛运用,如通过客观叙述和描写来显示爱憎而不直接说出手法同《儒林外办》“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手法就非常相似。其中一些结构较为完整、有一定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篇章实际上已跨入粗陈梗概的小说作品之列,成为《世说新语》等六朝小说的先驱。 《隋书·经籍志》和新旧《唐书》皆著录《笑林》三卷,宋代著录由三卷扩为十卷。后佚,今仅存二十余则,散见于《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类书中,有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今有: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古今说部丛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影印本;《笔记小说大观》,江苏广陵古籍刊行社1984年影印本;《列异传》五种,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文言小说百部经典》,史仲文编撰,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9、《列异传》 《隋书·经籍志》记载作者为魏文帝曹丕,但文中记载了正始、甘露年间事,时间均在文帝以后,因此,宋人的新旧《唐书》均改为张华撰,但无佐证。清代姚振宗解释为魏文帝作,张华续,此说解决了时间上的矛盾,但也没有佐证。这本书的内容,南朝刘宋裴松之《三国志》,后魏郦道元《水经注》皆有征引,因此,书出魏晋人之手是可信的。曹丕简介见《中国古代文学要籍简介(二)诗文别集》“魏文帝集”。张华简介见《博物志》。 《列异传》记述上至皇帝下到甘露(高贵乡公曹髦)年间的事,其内容正如鲁迅所说:“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记述的都是神仙鬼怪故事。书中写得最多的是鼓吹神仙和道术:鲁少千能凭道术治蛇妖;费长房能降神、使神、缩地脉;道人能使活人与死人相见;神仙能令死人复生等。其次是精怪变化、作祟故事:如金银为妖害人,获草作鼠为妖,狐狸精、鲤鱼精、蛇精害人等。第三是宣扬死后有灵、阴曹地府等人鬼交往故事:《公孙达》中,公孙达死后通过儿子的嘴与家人对话;高士鲍宣积德行善,死后显灵,使得鲍宣一家三代厚禄;蒋济亡儿在阴曹地府托梦父母,谋求美差。第四是民间故事,这类在《列异传》中最有价值,如人们熟悉《三王冢》、《韩凭夫妇》、《望夫石》等,皆为后世志怪小说所采用。几类也有一些出色篇章,如人鬼交往中的《宋定伯》,写宋定伯的捉鬼卖鬼,显示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古代著名的不怕鬼故事。《谈生》是一则美丽的人鬼婚恋故事也是同类故事中的发轫之作,对后代影响很大。 今有: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郑学弢校注《列异传》五种,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版.。 10、《博物志》 西晋志怪小说集。西晋张华撰。张华(232~300)文学家。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少孤贫,曾以牧羊为生。《晋书·张华传》说他“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他曾著《鹪鹩赋》以自喻。魏末,被荐为太常博士。晋武帝时,因力主伐吴有功,历任要职。惠帝时,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杀害。《隋书·经籍志》录《张华集》10卷,已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存《张茂先集》,有今人范宁校本。 《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及神仙方术等。内容多取材於古籍﹐包罗很杂﹐有山川地理的知识﹐有历史人物的传说﹐有奇异的草木鱼虫﹑飞禽走兽的描述﹐也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的故事﹐其中还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材料。如所记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传闻﹐是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原始资料。它为我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也是继《山海经》后,我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我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 据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此书原400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10卷。《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即为10卷。因原书已佚,故今本《博物志》由后人搜辑而成。此书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常见的通行本,收在《广汉魏丛书》、《古今逸史》、《稗海》等丛书中,于十卷中又分三十九目;另一种是黄丕烈刊《土礼居丛书》本,亦作十卷,不分目,次第也和通行本协调,据黄氏说此本系汲古阁影抄宋连刻本,收在《指海》、《龙溪》、《博舍丛书》中,内容与前二书完全相同。 今有:《博物志校证》范宁校政,中华书局1980年版,较为详实;《博物志》张恩富译,重庆出版社2007年版;祝鸿杰《博物志新译》上海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鲁迅《古小说钩沉》,《鲁迅辑录古籍丛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