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後漢書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

後漢書卷七 孝桓帝紀第七

孝桓皇帝諱志,〔一〕肅宗曾孫也。祖父河閒孝王開,父蠡吾侯翼,〔二〕母匽氏。〔三〕翼卒,帝襲爵為侯。 〔一〕謚法曰:「克敵服遠曰桓。」志之字曰意。 〔二〕順帝時,開上書,願分蠡吾縣以封翼,帝許之。蠡吾故城在今瀛州博野縣西。蠡音禮。 〔三〕諱明,本蠡吾侯之媵妾。史記曰,匽姓,咎繇之後也。匽音偃。 本初元年,梁太后徵帝到夏門亭,〔一〕將妻以女弟。〔二〕會質帝崩,太后遂與兄大將軍冀定策禁中,閏月庚寅,使冀持節,以王青蓋車〔三〕迎帝入南宮,其日即皇帝位,時年十五。太后猶臨朝政。〔四〕 〔一〕洛陽城北面西頭門也,門外有萬壽亭。 〔二〕妻音七計反。 〔三〕續漢志曰:「皇太子、皇子皆安車,朱班輪,青蓋,金華蚤。」故曰王青蓋車也。 〔四〕東觀記曰:「太后御卻非殿。」 秋七月乙卯,葬孝質皇帝于靜陵。〔一〕 〔一〕在洛陽東南三十里,陵高五丈五尺,周百三十八步。 齊王喜薨。 辛巳,謁高廟、光武廟。 丙戌,詔曰:「孝廉、廉吏皆當典城牧民,禁姦舉善,興化之本,恆必由之。詔書連下,分明懇惻,而在所翫習,遂至怠慢,選舉乖錯,害及元元。頃雖頗繩正,猶未懲改。方今淮夷未殄,軍師屢出,〔一〕百姓疲悴,困於徵發。庶望群吏,惠我勞民,蠲滌貪穢,以祈休祥。其令秩滿百石,十歲以上,有殊才異行,乃得參選。臧吏子孫,不得察舉。杜絕邪偽請託之原,令廉白守道者得信其操。〔二〕各明守所司,將觀厥後。」 〔一〕本初元年,廬江賊攻盱台,廣陵賊張嬰等殺江都長。盱台、江都並近淮,故言淮夷。時中郎將滕撫屢擊破之,其餘眾猶未殄也。 〔二〕信音申,古字通。 九月戊戌,追尊皇祖河閒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趙氏曰孝穆皇后,皇考蠡吾侯曰孝崇皇。冬十月甲午,尊皇母匽氏為孝崇博園貴人〔一〕。 〔一〕博本漢蠡吾縣之地也。帝既追尊父為孝崇皇,其陵曰博陵,置園廟焉,故曰博園,在今瀛州博野縣西。貴人位次皇后,金印紫綬。 建和元年春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詔三公、九卿、校尉各言得失。 戊午,大赦天下。賜吏更勞一歲;男子爵,人二級,為父後及三老、孝悌、力田人;鰥、寡、孤、獨、篤〈隆,中“阝改疒”〉、貧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貞婦帛,人三匹。災害所傷什四以上,勿收田租;其不滿者,以實除之。 二月,荊揚二州人多餓死,遣四府掾分行賑給。 沛國言黃龍見譙。 夏四月庚寅,京師地震。詔大將軍、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又命列侯、將、大夫、御史、謁者、千石、六百石、〔一〕博士、議郎、郎官各上封事,指陳得失。〔二〕又詔大將軍、公、卿、郡、國舉至孝篤行之士各一人。 〔一〕將謂五官、左、右、虎賁、羽林中郎將也。大夫謂光祿大夫、太中大夫、中散大夫、諫議大夫。 〔二〕博士掌通古今,比六百石。議郎比六百石。郎官謂三中郎將下之屬官也。有中郎、侍郎、郎中。 壬辰,詔州郡不得迫脅驅逐長吏。長吏臧滿三十萬而不糾舉者,刺史、二千石以縱避為罪。若有擅相假印綬者,與殺人同棄巿論。 丙午,詔郡國繫囚減死罪一等,勿笞。唯謀反大逆,不用此書。又詔曰:「比起陵塋,〔一〕彌歷時歲,力役既廣,徒隸尤勤。頃雨澤不沾,密雲復散,儻或在茲。〔二〕其令徒作陵者減刑各六月。」 〔一〕作靜陵也。 〔二〕易曰:「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是月,立阜陵王代兄勃遒亭侯便為阜陵王。〔一〕 〔一〕便,光武玄孫也,阜陵王恢之子,以順帝陽嘉中封為〈勃,中“力改攵”〉遒亭侯,今改封也,遒音子由反。本傳作「便親」,紀傳不同,蓋有誤。 郡國六地裂,水涌井溢。〔一〕芝草生中黃藏府。〔二〕 〔一〕續漢志曰:「水溢壞城寺室屋,殺人。時梁太后攝政,兄冀枉殺李固、杜喬。」 〔二〕漢官儀曰:「中黃藏府掌中幣帛金銀諸貨物」也。 六月,太尉胡廣罷,大司農杜喬為太尉。 秋七月,勃海王鴻薨,〔一〕立帝弟蠡吾侯悝為勃海王。 〔一〕章帝曾孫也,樂安夷王寵之子,質帝之父也。梁太后改封勃海。 〔八月〕乙未,立皇后梁氏。 九月丁卯,京師地震。 太尉杜喬免,冬十月,司徒趙戒為太尉,〔一〕司空袁湯為司徒,前太尉胡廣為司空。 〔一〕戒字志伯,蜀郡人也。 十一月,濟陰言有五色大鳥見于己氏。〔一〕 〔一〕續漢志曰:「時以為鳳皇。政既衰缺,梁冀專權,皆羽孽也。」己氏,縣名,屬濟陰郡,故城在今宋州楚丘縣也,古戎州己氏之邑也。 戊午,減天下死罪一等,戍邊。 清河劉文反,殺國相射暠,欲立清河王蒜為天子;事覺伏誅。蒜坐貶為尉氏侯,徙桂陽,自殺。〔一〕 〔一〕尉氏,縣,屬陳留郡,今汴州縣也。 前太尉李固、杜喬皆下獄死。〔一〕 〔一〕續漢志曰:「順帝之末,京都童謠曰:『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曲如鉤謂梁冀、胡廣等。直如弦謂李固等。」 陳留盜賊李堅自稱皇帝,伏誅。〔一〕 〔一〕東觀記曰江舍及李堅等。 二年春正月甲子,皇帝加元服。庚午,大赦天下。賜河閒、勃海二王黃金各百斤,〔一〕彭城諸國王各五十斤;〔二〕公主、大將軍、三公、特進、侯、中二千石、二千石、將、大夫、郎吏、從官、四姓及梁鄧小侯、諸夫人以下帛,各有差。年八十以上賜米、酒、肉,九十以上加帛二匹,綿三斤。 〔一〕河閒王建,勃海王悝。 〔二〕彭城王定。 三月戊辰,帝從皇太后幸大將軍梁冀府。 白馬羌寇廣漢屬國,殺長吏,益州刺史率板楯蠻討破之。〔一〕 〔一〕板楯,西南蠻之號。 夏四月丙子,封帝弟(顧)〔碩〕為平原王,奉孝崇皇祀。尊孝崇皇夫人馬氏為孝崇園貴人。 嘉禾生大司農帑藏。〔一〕五月癸丑,北宮掖廷中德陽殿及左掖門火,車駕移幸南宮。 〔一〕說文曰:「帑者,金布所藏之府也。」帑,佗朗反。 六月,改清河為甘陵,立安平王得子經侯理為甘陵王。〔一〕 〔一〕安平,今定州縣也。經,今貝州經城縣。 秋七月,京師大水。河東言木連理。 冬十月,長平陳景自號「黃帝子」,署置官屬,又南頓管伯亦稱「真人」,並圖舉兵,悉伏誅。 三年春三月甲申,彭城王定薨。 夏四月丁卯晦,日有食之。〔一〕五月乙亥,詔曰:「蓋聞天生蒸民,不能相理,為之立君,使司牧之。君道得於下,則休祥著乎上;庶事失其序,則咎徵見乎象。〔二〕閒者,日食毀缺,陽光晦暗,朕祗懼潛思,匪遑啟處。〔三〕傳不云乎:『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四〕昔孝章帝愍前世禁徙,故建初之元,並蒙恩澤,流徙者使還故郡,沒入者免為庶民。先皇德政,可不務乎!其自永建元年迄乎今歲,凡諸妖惡,支親從坐,及吏民減死徙邊者,悉歸本郡;唯沒入者不從此令。」 〔一〕續漢志曰:「在東井二十三度。東井主法,梁太后枉殺公卿,犯天法也。」 〔二〕已上略成帝詔詞。 〔三〕遑,暇也。啟,跪也。詩小雅曰:「王事靡盬,不遑啟處。」 〔四〕公羊傳之文也。 六月庚子,詔大將軍、三公、特進、侯,其與卿、校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之士各一人。 乙卯,震憲陵寑屋。秋七月庚申,廉縣雨肉。〔一〕八月乙丑,有星孛于天巿。〔二〕京師大水。九月己卯,地震。庚寅,地又震。詔死罪以下及亡命者贖,各有差。郡國五山崩。 〔一〕續漢志曰:「肉似羊肺,或大如手。」五行傳云:「棄法律,逐功臣,時則有羊禍,時則有赤眚赤祥。」是時梁太后攝政,兄冀專權,枉誅李固、杜喬、天下冤之。廉縣屬北地郡也。 〔二〕前書曰:「旗星中四星,名曰天巿。」 冬十月,太尉趙戒免。司徒袁湯為太尉,大司農河內張歆為司徒。〔一〕 〔一〕歆字敬讓。 十一月甲申,詔曰:「朕攝政失中,災眚連仍,三光不明,陰陽錯序。監寐寤歎,疢如疾首。〔一〕今京師廝舍,死者相枕,〔二〕郡縣阡陌,處處有之,甚違周文掩胔之義。其有家屬而貧無以葬者,給直,人三千,喪主布三匹;若無親屬,可於官壖地葬之,〔三〕表識姓名,為設祠祭。又徒在作部,疾病致醫藥,死亡厚埋藏。民有不能自振及流移者,稟穀如科。州郡檢察,務崇恩施,以康我民。」 〔一〕監寐言雖寑而不寐也。寤,覺也。 〔二〕廝舍,賤役人之舍。 〔三〕壖,官之餘地也。前書音義曰:「壖,城郭旁地。」音奴喚、而戀二反。 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大赦天下,改元和平。 (己)〔乙〕丑,詔曰:「曩者遭家不造,先帝早世。〔一〕永惟大宗之重,深思嗣續之福,詢謀台輔,稽之兆占。既建明哲,克定統業,天人協和,萬國咸寧。元服已加,將即委付,而四方盜竊,頗有未靜,故假延臨政,以須安謐。幸賴股肱禦侮之助,殘醜消蕩〔二〕,民和年稔,普天率土,遐邇洽同。遠覽『復子明辟』之義,〔三〕近慕先姑歸授之法,〔四〕及今令辰,皇帝稱制。群公卿士,虔恭爾位,戮力一意,勉同斷金。〔五〕『展也大成』,則所望矣。〔六〕」 〔一〕謂順帝崩也。詩周頌曰:「閔予小子,遭家不造。」鄭玄注云:「造,成也。言成王遭武王崩,家道未成。」 〔二〕謂建和二年長安陳景反,南頓管伯等謀反,並伏誅。 〔三〕尚書曰:「周公曰『朕復子明辟』。」復,還也。子謂成王也。辟,君也。謂周公攝政已久,故復還明君之政於成王;今太后亦還政於帝也。 〔四〕先姑謂安帝閻皇后也。爾雅曰「婦人謂夫之父曰舅,夫之母曰姑。在則曰君舅、君姑,歿則曰先舅、先姑」也。 〔五〕金者,剛之物也。言人能同心,則其利可以斷之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六〕詩小雅曰:「允矣君子,展也大成。」鄭玄注云:「允,信也。展,誠也。大成謂致太平也。」言誠能致太平,是所望也。 二月扶風妖賊裴優自稱皇帝,伏誅。〔一〕 〔一〕裴,姓;優,名也。風俗通曰:「裴,伯益之後。」 甲寅,皇太后梁氏崩。 三月,車駕徙幸北宮。 甲午,葬順烈皇后。 夏五月庚辰,尊博園匽貴人曰孝崇皇后。 秋七月,梓潼山崩。〔一〕 〔一〕梓潼,縣,屬廣漢郡,今始州縣也,有梓潼水。 冬十一月辛巳,減天下死罪一等,徙邊戍。 元嘉元年春正月,京師疾疫,使光祿大夫將醫藥案行。 癸酉,大赦天下,改元元嘉。 二月,九江、廬江大疫。 甲午,河閒王建薨。夏四月己丑,安平王得薨。〔一〕 〔一〕河閒孝王開之子,初為樂成王,後改曰安平。 京師旱。任城、梁國飢,民相食。 司徒張歆罷,光祿勳吳雄為司徒。 秋七月,武陵蠻叛。 冬十月,司空胡廣罷。 十一月辛巳,京師地震。 閏月庚午,任城王崇薨。太常黃瓊為司空。 二年春正月,西城長史王敬為于窴國所殺。〔一〕 〔一〕敬殺于窴王建,故國人殺之。 丙辰,京師地震。 夏四月甲寅,孝崇皇后匽氏崩。庚午,常山王豹薨。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 秋七月庚辰,日有食之。八月,濟陰言黃龍見句陽,〔一〕金城言黃龍見允街。〔二〕冬十月乙亥,京師地震。 〔一〕縣名,屬濟陰郡,左傳曰「盟于句瀆之丘」是也,故城在今曹州乘氏縣北,一名穀丘。 〔二〕允街,縣名,屬金城郡,音緣皆。 十一月,司空黃瓊免。十二月,特進趙戒為司空。 右北平太守和旻坐臧,下獄死。 永興元年春二月,張掖言白鹿見。 三月丁亥,幸鴻池。 夏五月丙申,大赦天下,改元永興。 丁酉,濟南王廣薨,無子,國除。 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飢窮,流冗道路,至有數十萬戶,冀州尤甚。詔在所賑給乏絕,安慰居業。 冬十月,太尉袁湯免,太常胡廣為太尉。司徒吳雄罷,司空趙戒免;以太僕黃瓊為司徒,光祿勳房植為司空。 十一月丁丑,詔減天下死罪一等,徙邊戍。 是歲,武陵太守應奉招誘叛蠻,降之。 二年春正月甲午,大赦天下。 二月辛丑,初聽刺史、二千石行三年喪服。 癸卯,京師地震,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詔曰:「比者星辰謬越,坤靈震動,災異之降,必不空發。敕己修政,庶望有補。其輿服制度有踰侈長飾者,皆宜損省。〔一〕郡縣務存儉約,申明舊令,如永平故事。」 〔一〕長音直亮反。 六月,彭城泗水增長逆流。〔一〕詔司隸校尉、部刺史曰:「蝗災為害,水變仍至,五穀不登,人無宿儲。其令所傷郡國種蕪菁以助人食。」 〔一〕張衡對策曰:「水者,五行之首。逆流者,人君之恩不能下及,而教逆也。」 京師蝗。東海朐山崩。〔一〕 〔一〕朐,山名也,在今海州朐山縣南。 九月丁卯朔,日有食之。詔曰:「朝政失中,雲漢作旱,〔一〕川靈涌水,蝗螽孳蔓,殘我百穀,太陽虧光,飢饉荐臻。其不被害郡縣,當為飢餒者儲。天下一家,趣不糜爛,則為國寶。其禁郡國不得賣酒,祠祀裁足。」 〔一〕雲漢,詩大雅篇名也。周宣王時大旱,故作詩曰:「倬彼雲漢,昭回于天。」鄭玄注云:「雲漢,天河也。倬然轉運於天。時旱渴雨,故宣王夜視天河,望其候焉。」 太尉胡廣免,司徒黃瓊為太尉。閏月,光祿勳尹頌為司徒。〔一〕 〔一〕頌字公孫,鞏人。 減天下死罪一等,徙邊戍。 蜀郡李伯詐稱宗室,當立為「太初皇帝」,伏誅。 冬十一月甲辰,校獵上林苑,遂至函谷關,賜所過道傍年九十以上錢,各有差。 太山、琅邪賊公孫舉等反叛,殺長吏。 永壽元年春正月戊申,大赦天下,改元永壽。 二月,司隸、冀州飢,人相食。〔一〕敕州郡賑給貧弱。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一切貣十分之三,〔二〕以助稟貸;其百姓吏民者,以見錢雇直。〔三〕王侯須新租乃償。〔四〕 〔一〕司隸,州,即洛陽。 〔二〕貣音吐得反,又音徒得反。 〔三〕雇猶酬也。 〔四〕須,待也。 夏四月,白烏見齊國。 六月,洛水溢,壤鴻德苑。〔一〕南陽大水。 〔一〕續漢志曰:「水溢至津城門,漂流人物。時梁冀,疾害忠良,威權震主,後遂誅滅也。」 司空房植免,太常韓縯為司空。〔一〕 〔一〕縯音翼善反。 詔太山、琅邪遇賊者,勿收租、賦,復更、筭三年。又詔被水死流失屍骸者,令郡縣鉤求收葬;及所唐突壓溺物故,七歲以上賜錢,人二千。壞敗廬舍,亡失穀食,尤貧者稟,人二斛。 巴郡、益州郡山崩。〔一〕 〔一〕益州,郡名也,武帝置。諸本無「郡」字者,誤也。 秋七月,初置太山、琅邪都尉官。〔一〕 〔一〕漢官儀曰:「秦郡有尉一人,典兵禁,捕盜賊,景帝更名都尉,建武(七)〔六〕年省,唯邊郡往往置都尉及屬國都尉。」今二郡寇賊不息,故置。 南匈奴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德等叛,寇美稷,〔一〕安定屬國都尉張奐討除之。 〔一〕美稷,西河縣也。 二年春正月,初聽中官得行三年服。〔一〕 〔一〕中官,常侍以下。 二月甲申,東海王臻薨。 三月,蜀郡屬國夷叛。 秋七月,鮮卑寇雲中。太山賊公孫舉等寇青、兗、徐三州,遣中郎將段熲討,破斬之。 冬十一月,置太官右監丞官。〔一〕 〔一〕漢官儀太官右監丞,秩比六百石也。 十二月,京師地震。 三年春正月己未,大赦天下。 夏四月,九真蠻夷叛,太守兒式討之,戰歿;遣九真都尉魏朗擊破之。復屯據日南。 閏月庚辰晦,日有食之。 六月,初以小黃門為守宮令,置冗從右僕射官。〔一〕 〔一〕漢官儀曰:「守宮令一人,黃門冗從僕射一人,並秩六百石」也。 京師蝗。秋七月,河東地裂。 冬十一月,司徒尹頌薨。 長沙蠻叛,寇益陽。〔一〕 〔一〕縣名,屬長沙國,在益水之陽,今潭州縣也,故城在縣東。 司空韓縯為司徒,太常北海孫朗為司空。〔一〕 〔一〕朗字代平。 延熹元年春三月己酉,初置鴻德苑令。〔一〕 〔一〕漢官儀曰:「苑令一人,秩六百石。」 夏五月己酉,大會公卿以下,賞賜各有差。 甲戌晦,日有食之。京師蝗。 六月戊寅,大赦天下,改元延熹。 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園陵。〔一〕大雩。 〔一〕博陵郡,故城在今瀛州博野縣也。後徙安平。 秋七月己巳,雲陽地裂。 甲子,太尉黃瓊免,太常胡廣為太尉。 冬十月,校獵廣成,遂幸上林苑。 十二月,鮮卑寇邊,使匈奴中郎將張奐率南單于擊破之。 二年春二月,鮮卑寇鴈門。 己亥,阜陵王便薨。 蜀郡夷寇蠶陵,殺縣令。 三月,復斷刺史、二千石行三年喪。 夏,京師雨水。 六月,鮮卑寇遼東。 秋七月,初造顯陽苑,置丞。 丙午,皇后梁氏崩。乙丑,葬懿獻皇后于懿陵。 大將軍梁冀謀為亂。八月丁丑,帝御前殿,詔司隸校尉張彪將兵圍冀第,收大將軍印綬,冀與妻皆自殺。衛尉梁淑、河南尹梁胤、屯騎校尉梁讓、越騎校尉梁忠、長水校尉梁戟等,及中外宗親數十人,皆伏誅。太尉胡廣坐免。司徒韓縯、司空孫朗下獄。〔一〕 〔一〕東觀記曰:「並坐不衛宮,止長壽亭,減死一等,以爵贖之。」 壬午,立皇后鄧氏,追廢懿陵為貴人冢。詔曰:「梁冀姦暴,濁亂王室。孝質皇帝聰敏早茂,冀心懷忌畏,私行殺毒。永樂太后親尊莫二,〔二〕冀又遏絕,禁還京師,〔二〕使朕離之愛,隔顧復之恩。禍害深大,罪釁日滋。賴宗廟之靈,及中常侍單超、徐璜、具瑗、左悺、〔三〕唐衡、尚書令尹勳等激憤建策,內外協同,漏刻之閒,桀逆梟夷。〔四〕斯誠社稷之祐,臣下之力,宜班慶賞,以酬忠勳。其封超等五人為縣侯,勳等七人為亭侯。」〔五〕於是舊故恩私,多受封爵。 〔一〕和平元年有司奏,太后所居皆以永樂為稱,置官屬太僕、少府焉。 〔二〕謂太后常居博園,不得在洛陽。 〔三〕說文曰:「悹,憂也。」音工奐反。今作心旁官,即「悹」字也,今相傳音綰。 〔四〕梟,縣首於木也。 〔五〕五縣侯謂單超新豐侯、徐璜武原侯、具瑗東武陽侯、左悺上蔡侯、唐衡汝陽侯。七亭侯謂尹勳宜陽都鄉、霍諝鄴都亭、張敬山陽西鄉、歐陽參脩武仁亭、李瑋宜陽金門、虞放冤句呂都亭、周永下邳高遷鄉。 大司農黃瓊為太尉,光祿大夫中山祝恬為司徒,〔一〕大鴻臚梁國盛允為司空。〔二〕初置祕書監官。〔三〕 〔一〕恬字伯休,盧奴人。 〔二〕允字伯代。 〔三〕漢官儀:「祕書監一人、秩六百石。」 冬十月壬申,行幸長安。乙酉,幸未央宮。甲午,祠高廟。十一月庚子,遂有事十一陵。 壬寅,中常侍單超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己巳,至自長安,賜長安民粟人十斛,園陵人五斛,行所過縣三斛。 燒當等八種羌叛,寇隴右,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羅亭,破之〔一〕。 〔一〕東觀記曰追到積石山,即與羅亭相近,在今鄯州也。 天竺國來獻。 三年春正月丙申,大赦天下。 丙午,車騎將軍單超薨。 閏月,燒何羌叛,寇張掖,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積石,大破之。〔一〕 〔一〕積石山在今鄯州龍支縣南,即禹貢云「導河積石」是也。 白馬令李雲坐直諫,下獄死。 夏四月,上郡言甘露降。五月甲戌,漢中山崩。 六月辛丑,司徒祝恬薨。秋七月,司空盛允為司徒,太常虞放為司空。〔一〕 〔一〕放字子仲,陳留人也。 長沙蠻寇郡界。 九月,太山、琅邪賊勞丙等復叛,寇掠百姓,遣御史中丞趙某〔一〕持節督州郡討之。 〔一〕史闕名也。 丁亥,詔無事之官權絕奉,豐年如故。 冬十一月,日南蠻賊率眾詣郡降。 勒姐羌圍允街,〔一〕段熲擊破之。 〔一〕勒姐,羌號也。姐音子野反。 太山賊叔孫無忌攻殺都尉侯章。十二月,遣中郎將宗資討破之。 武陵蠻寇江陵,車騎將軍馮緄討,皆降散。荊州刺史度尚討長沙蠻,平之。 四年春正月辛酉,南宮嘉德殿火。戊子,丙署火。〔一〕大疫。二月壬辰,武庫火。 〔一〕丙署,署名也。續漢志曰:「丙署長七人,秩四百石,黃綬,宦者為之,主中宮別處。」 司徒盛允免,大司農种暠為司徒。三月,省冗從右僕射官。〔一〕太尉黃瓊免。夏四月,太常劉矩為太尉。 〔一〕永壽三年置。 甲寅,封河閒王開子博為任城王。 五月辛酉,有星孛于心。丁卯,原陵長壽門火。己卯,京師雨雹。〔一〕六月,京兆、扶風及涼州地震。庚子,岱山及博尤來山並穨裂。〔二〕 〔一〕東觀記曰大如雞子。續漢志曰:「誅殺過差,寵小人」也。 〔二〕博,今博城縣也。太山有徂來山,一名尤來。 己酉,大赦天下。 司空虞放免,前太尉黃瓊為司空。 犍為屬國夷寇鈔百姓,益州刺史山昱擊破之。 零吾羌與先零諸種並叛,寇三輔。 秋七月,京師雩。 減公卿以下奉,貣王侯半租。占賣關內侯、虎賁、羽林、緹騎營士、五大夫錢各有差。 九月,司空黃瓊免,大鴻臚劉寵為司空。 冬十月,天竺國來獻。 南陽黃武與襄城惠得、昆陽樂季訞言相署,皆伏誅。 先零沈氐羌與諸種羌寇并涼二州,十一月,中郎將皇甫規擊破之。 十二月,夫餘王遣使來獻。 五年春正月,省太官右監丞。〔一〕 〔一〕永壽三年置。 壬午,南宮丙署火。 三月,沈氐羌寇張掖、酒泉。 壬午,濟北王次薨。 夏四月,長沙賊起,寇桂陽、蒼梧。〔一〕 〔一〕東觀記曰:「時攻沒蒼梧,取銅虎符,太守甘定、刺史侯輔各奔出城。」桂陽,郡,在桂水之陽,今連州縣。 驚馬逸象突入宮殿。乙丑。恭陵東闕火。〔一〕戊辰,虎賁掖門火。己巳,太學西門自壞。五月,康陵園寑火。〔二〕 〔一〕安帝陵也。 〔二〕殤帝陵也。 長沙、零陵賊起,攻桂陽、蒼梧、南海、交阯,遣御史中丞盛脩督州郡討之,不克。 乙亥,京師地震。詔公、卿各上封事。甲申,中藏府承祿署火。秋七月己未,南宮承善闥火。〔一〕 〔一〕爾雅曰:「宮中門謂之闈。」廣雅曰:「闈謂之闥。」 鳥吾羌寇漢陽、隴西、金城,諸郡兵討破之。 八月庚子,詔減虎賁、羽林住寺不任事者半奉,勿與冬衣;〔一〕其公卿以下給冬衣之半。 〔一〕東觀記曰:「以京師水旱疫病,帑藏空虛,虎賁、羽林不任事者住寺,減半奉。」據此,謂簡選疲弱不勝軍事者,留住寺也。 艾縣賊焚燒長沙郡縣,寇益陽,殺令。〔一〕又零陵蠻亦叛,寇長沙。 〔一〕東觀記曰:「時賊乘刺史車,屯據臨湘,居太守舍。賊萬人以上屯益陽,殺長吏。」艾,縣名,屬豫章郡,故城在今洪州建昌縣。 己卯,罷琅邪都尉官。〔一〕 〔一〕永壽元年置。 冬十月,武陵蠻叛,寇江陵,南郡太守李肅坐奔北棄市;辛丑,以太常馮緄為車騎將軍,討之。假公卿以下奉。又換王侯租以助軍糧,出濯龍中藏錢還之。十一月,馮緄大破叛蠻於武陵。 京兆虎牙都尉宗謙坐臧,下獄死。〔一〕 〔一〕京兆虎牙都尉屯長安,見西羌傳。 滇那羌寇武威、張掖、酒泉。 太尉劉矩免,太常楊秉為太尉。 六年春二月戊午,司徒种暠薨。 三月戊戌,大赦天下。 衛尉潁川許栩為司徒。〔一〕 〔一〕栩字季闕,郾人。 夏四月辛亥,康陵東署火。 五月,鮮卑寇遼東屬國。 秋七月甲申,平陵園寑火。〔一〕 〔一〕平陵,昭帝陵也。 桂陽盜賊李研等寇郡界。 武陵蠻復叛,太守陳奉與戰,大破降之。 隴西太守孫羌討滇那羌,破之。 八月,車騎將軍馮緄免。 冬十月丙辰,校獵廣成,遂幸函谷關、上林苑。 十一月,司空劉寵免。 南海賊寇郡界。 十二月,衛尉周景為司空。 七年春正月庚寅,沛王榮薨。 三月癸亥,隕石于鄠。 夏四月丙寅,梁王成薨。 五月己丑,京師雨雹。 秋七月辛卯,趙王乾薨。 野王山上有死龍。 荊州刺史度尚擊零陵、桂陽盜賊及蠻夷,大破平之。 冬十月壬寅,南巡狩。庚申,幸章陵,祠舊宅,遂有事于園廟,賜守令以下各有差。戊辰,幸雲夢,臨漢水;還,幸新野,祠湖陽、新野公主、魯哀王、壽張敬侯廟。〔一〕 〔一〕光武姊湖陽長公主,新野長公主,兄魯哀王,舅壽張敬侯樊重,並光武時立廟。 護羌校尉段熲擊當煎羌,破之。 十二月辛丑,車駕還宮。 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悺之苦縣,祠老子。〔一〕 〔一〕史記曰:「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為周守藏(吏)〔史〕。」有神廟,故就祠之。苦縣屬陳國,故城在今亳州谷陽縣也。苦音戶,又如字。 勃海王悝謀反,降為(癭)〔廮〕陶王。〔一〕 〔一〕(癭)〔廮〕陶,縣,屬鉅鹿郡,故城在今趙州(癭)〔廮〕陶縣西南。 丙申晦,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 〔二月〕己酉,南宮嘉德署黃龍見。千秋萬歲殿火。 太僕左稱有罪自殺。 癸亥,皇后鄧氏廢。河南尹鄧萬世、〔一〕虎賁中郎將鄧會下獄死。〔二〕 〔一〕鄧后之叔父。 〔二〕鄧后之兄子。 護羌校尉段熲擊罕姐羌,破之。 三月辛巳,大赦天下。 夏四月甲寅,安陵園寢火。〔一〕 〔一〕惠帝陵也。 丁巳,壞郡國諸房祀。〔一〕 〔一〕房謂祠堂也。王渙傳曰:「時唯密縣存故太傅卓茂廟,洛陽留令王渙祠。」 濟陰、東郡、濟北河水清。 五月壬申,罷太山都尉官。〔一〕丙戌,太尉楊秉薨。 〔一〕永壽元年置。 〔六月〕丙辰,緱氏地裂。 桂陽胡蘭、朱蓋等復反,攻沒郡縣,轉寇零陵,零陵太守陳球拒之;遣中郎將度尚、長沙太守抗徐等擊蘭、蓋,大破斬之。〔一〕蒼梧太守張敘為賊所執,又桂陽太守任胤背敵畏儒,皆棄市。 〔一〕謝承書曰:「抗徐字伯徐,丹陽人。少為郡佐史,有膽智策略,三府表徐有將率之任,特遷長沙太守。」風俗通曰:「衛大夫三抗之後,漢有抗喜,為漢中太守。」 閏月甲午,南宮長秋和歡殿後鉤楯、掖庭、朔平署火。〔一〕 〔一〕長秋,宮名。漢官曰:「朔平署司馬一人。」 六月,段熲擊當煎羌於湟中,大破之。〔一〕 〔一〕湟,水名,在今鄯州湟水縣。 秋七月,太中大夫陳蕃為太尉。 八月戊辰,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一〕 〔一〕畝十錢也。 九月丁未,京師地震。 冬十月,司空周景免,太常劉茂為司空。〔一〕 〔一〕茂字叔盛,彭城人也。 辛巳,立貴人竇氏為皇后。 勃海妖賊蓋登等〔一〕稱「太上皇帝」,有玉印、珪、璧、鐵券,相署置,皆伏誅。〔二〕 〔一〕蓋音古盍反。 〔二〕續漢書曰:「時登等有玉印五,皆如白石,文曰『皇帝信璽』、『皇帝行璽』,其三無文字。璧二十二,珪五,鐵券十一。開王廟,帶王綬,衣絳衣,相署置也。」 十一月壬子,德陽殿西閤、黃門北寺火,延及廣義、神虎門,燒殺人。〔一〕 〔一〕廣義、神虎,洛陽宮西門也,在金商門外。袁山松書曰:「是時連月火災,諸宮寺或一日再三發。又夜有訛言,擊鼓相驚。陳蕃等上疏諫曰『唯善政可以已之』,書奏不省。」 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老子。 九年春正月辛(亥)〔卯〕朔,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郡國舉至孝。 沛國戴異得黃金印,無文字,遂與廣陵人龍尚等共祭井,作符書,稱「太上皇」,伏誅。〔一〕 〔一〕東觀記曰:「戴異鉏田得金印,到廣陵以與龍尚。」 己酉,詔曰:「比歲不登,民多飢窮,又有水旱疾疫之困。盜賊徵發,南州尤甚。〔一〕災異日食,譴告累至。政亂在予,仍獲咎徵。其令大司農絕今歲調度徵求,及前年所調未畢者,勿復收責。其災旱盜賊之郡,勿收租,餘郡悉半入。」 〔一〕謂長沙、桂陽、零陵等郡也,並屬荊州。 三月癸巳,京師有火光轉行,人相驚譟。 司隸、豫州飢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遣三府掾賑稟之。 陳留太守韋毅坐臧自殺。 夏四月,濟陰、東郡、濟北、平原河水清。 司徒許栩免。五月,太常胡廣為司徒。 六月,南匈奴及烏桓、鮮卑寇緣邊九郡。 秋七月,沈氐羌寇武威、張掖。詔舉武猛,三公各二人,卿、校尉各一人。 太尉陳蕃免。 庚午,祠黃、老於濯龍宮。 遣使匈奴中郎將張奐擊南匈奴、烏桓、鮮卑。 九月,光祿勳周景為太尉。 南陽太守成瑨、太原太守劉質,並以譖棄市。〔一〕 〔一〕時小黃門趙津犯法,質考殺之,宦官怨恚,有司承旨奏質等。 司空劉茂免。 大秦國王遣使奉獻。〔一〕 〔一〕時國王安敦獻象牙、犀角、玳瑁等。 冬十二月,洛城傍竹柏枯傷。 光祿勳汝南宣酆為司空。〔一〕 〔一〕酆字伯應,封東陽亭侯。 南匈奴、烏桓率眾詣張奐降。 司隸校尉李膺等二百餘人受誣為黨人,並坐下獄,書名王府〔一〕。 〔一〕河內牢脩告之,事具劉淑傳。 永康元年春正月,先零羌寇三輔,中郎將張奐破平之。當煎羌寇武威,護羌校尉段熲追擊於鸞鳥,大破之。〔一〕西羌悉平。 〔一〕鸞鳥,縣名,屬武威郡。鸞音雚。 夫餘王寇玄菟,太守公孫域與戰,破之。 夏四月,先零羌寇三輔。 五月丙申,京師及上黨地裂。 廬江賊起,寇郡界。 壬子晦,日有食之。詔公、卿、校尉舉賢良方正。 六月庚申,大赦天下,悉除黨錮,改元永康。〔一〕 〔一〕時李膺等頗引宦者子弟,宦官多懼,請帝以天時當赦,帝許之,故除黨錮也。 丙寅,阜陵王統薨。 秋八月,魏郡言嘉禾生,甘露降。巴郡言黃龍見。〔一〕 〔一〕續漢志曰:「時人欲就沱浴,見沱水濁,因戲相恐:『此中有黃龍。』語遂行人〔閒〕,聞郡,欲以為美,故上言之,時史以書帝紀。桓帝政化衰缺,而多言瑞應,皆此類也。先儒言瑞興非時,則為妖孽,而人言生龍,皆龍孽也。」 六州大水,勃海海溢。詔州郡賜溺死者七歲以上錢,人二千;一家皆被害者,悉為收斂;其亡失穀食,稟人三斛。 冬十月,先零羌寇三輔,使匈奴中郎將張奐擊破之。 十一月,西河言白菟見。 十二月壬申,復(癭)〔廮〕陶王悝為勃海王。 丁丑,帝崩于德陽前殿,年三十六。戊寅,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 是歲,復博陵、河閒二郡,比豐、沛。 論曰:前史稱桓帝好音樂,善琴笙。〔一〕飾芳林而考濯龍之宮,〔二〕設華蓋以祠浮圖、老子,〔三〕斯將所謂「聽於神」乎〔四〕!及誅梁冀,奮威怒,天下猶企其休息。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五〕自非忠賢力爭,屢折姦鋒,〔六〕雖願依斟流彘,亦不可得已。〔七〕 〔一〕前史謂東觀記。 〔二〕薛綜注東京賦云:「濯龍,殿名。芳林謂兩旁樹木蘭也。」考,成也。既成而祭之。左傳曰「考仲子之宮」也。 〔三〕浮圖,今佛也。續漢志曰:「祠老子於濯龍宮,文罽為壇,飾淳金(鉛)〔釦〕器,設華蓋之坐,用郊天樂。」 〔四〕左傳曰:「史嚚曰:『國將興,聽於人;將亡,聽於神。』」 〔五〕五邪謂單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也。 〔六〕忠賢謂李膺、陳蕃、竇武、黃瓊、朱穆、劉淑、劉陶等,各上書極諫,以折宦官等姦謀之鋒也。 〔七〕帝王紀曰:「夏帝相為羿所逐,相乃都商丘,依同姓諸侯斟灌、斟尋氏。」史記曰:「周厲王好利暴虐,周人相與畔,而襲厲王,王出奔于彘。」言帝寵幸宦豎,令執威權,賴忠臣李膺等竭力諫爭,以免篡弒之禍。不然,則雖願如夏相依斟,周王流彘,不可得也。斟灌、斟尋,國,故城在今青州。彘,晉地也。 贊曰:桓自宗支,越躋天祿。〔一〕政移五倖,刑淫三獄。〔二〕傾宮雖積,皇身靡續。〔三〕 〔一〕越謂非次也。躋,升也。天祿,天位也。左傳子家羈曰:「天祿不再。」 〔二〕倖,佞也。淫,濫也。五倖即上「五邪」也。三獄謂李固、杜喬,李雲、杜眾,成瑨、劉質也。 〔三〕帝王紀曰:「紂多發美女以充傾宮之室,婦人衣綾紈者三百餘人。」據桓帝納三皇后,又博採宮女五六千人,並無子也。 校勘記 二八八頁六行謁高廟光武廟按:殿本考證引何焯說,謂「光武廟」上疑脫「壬午謁」三字。 二九0頁八行以順帝陽嘉中封為〈勃,中“力改攵”〉遒亭侯按:汲本、殿本「為〈勃,中“力改攵”〉」二字誤倒。又按:〈勃,中“力改攵”〉即勃之俗字,汲本、殿本俱作「勃」。 二九0頁一三行大司農杜喬為太尉按:「大司農」當作「光祿勳」。杜喬傳「遷光祿勳,建和元年代胡廣為太尉」。袁紀亦云光祿勳杜喬代胡廣為太尉。 二九一頁一行〔八月〕乙未立皇后梁氏集解引惠棟說,謂考異云皇后紀、袁紀皆云八月,而無日。以長曆考之,七月戊申朔,無乙未,乙未八月十八日,此上脫「八月」二字。今據補。 二九一頁九行殺國相射暠按:清河王傳云文等劫相謝暠,章懷注云帝紀「謝」作「射」,蓋紀傳不同。集解引惠棟說,謂三輔決錄云漢末大鴻臚射咸,本姓謝名服,天子以將軍出征,姓謝名服不祥,改之為射氏名咸。案此謝氏至漢末時始改射,故吳時有射慈。暠在桓帝初,不應先姓射氏,當從傳為正。又按:據清河王傳章懷注,則紀本作「射」,汲本、殿本作「謝」,殆後人據傳改也。 二九二頁一一行封帝弟(顧)〔碩〕為平原王按:河閒王開傳作「帝兄都鄉侯碩」,孝崇匽王后紀又作「帝弟平原王石」,校補引侯康說,謂作「碩」者是,顧則形近之誤,石則聲近之誤也。作「帝弟」者是,桓帝為蠡吾侯長子,不得有兄也。今據改。 二九三頁一0行沒入者免為庶民按:「民」當作「人」,此後人回改之訛。 二九四頁二行公羊傳之文也按:集解引蘇輿說,謂公羊傳無此文,語見管子。 二九五頁五行和平元年春正月甲子按:李慈銘謂據通鑑目錄甲子是朔,「甲子」下當脫一「朔」字。 二九五頁六行(己)〔乙〕丑詔曰按:汲本、殿本作「己亥」,袁紀作「己丑」,通鑑作「乙丑」,校補謂當以通鑑為正。今據改。 二九六頁八行甲午葬順烈皇后按:李慈銘謂按通鑑目錄,三月癸亥朔,不得有甲午,若是甲子,則距崩十一日,太促,疑「甲」當作「庚」。 二九六頁一二行冬十一月辛巳按:汲本、殿本、集解本無「辛巳」二字。 二九七頁一四行秋七月庚辰日有食之按:推是年七月合朔己卯,無日食,參閱續五行志六校記。 三0一頁一四行建武(七)〔六〕年汲本作「十年」,校補謂據光武紀及續志,皆「六年」之誤。今據改。 三0二頁一行南匈奴左〔薁鞬〕臺〔耆〕且渠伯德等叛沈家本謂按張奐傳及南匈奴傳「左」下奪「薁鞬」二字,「臺」下奪「耆」字。今據補。按:通鑑亦作「左薁鞬臺耆」,考異云從張奐傳。 三0二頁一一行春正月己未按:「己未」當依袁宏紀作「癸未」,是年正月癸未朔,無己未。 三0四頁二行秋七月己巳按:當依續志作「乙巳」,詳五行志四校記。 三0六頁四行允字伯代按:據司徒盛允碑,允字伯世,此作「代」,章懷避唐諱改也。 三0七頁一四行武陵蠻寇江陵車騎將軍馮緄討皆降散荊州刺史度尚討長沙蠻平之集解引惠棟說,謂考異云事在五年,重出。按:校補謂案後五年十月,緄始由太常為車騎將軍,十一月,大破蠻於武陵,此為重出。度尚傳度自右校令擢為荊州刺史,亦在延熹五年,其討蠻同屬五年事,今載入三年紀,而五年紀無之,是為誤出。 三0九頁一四行乙丑恭陵東闕火按:錢大昕謂五行志作「恭北陵」,恭北陵者,順帝母李氏陵也。 三一0頁一一行以京師水旱疫病按:「京」原訛「軍」,逕據汲本、殿本改正。 三一一頁六行京兆虎牙都尉宗謙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續志作「宋謙」。三一三頁二—三行秋七月辛卯趙王乾薨野王山上有死龍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襄楷傳七年六月十三日河內野王山上有龍死,長可數十丈,續志作六月壬子,此云「七月」,似誤。 三一三頁一一行為周守藏(吏)〔史〕據汲本、殿本改。 三一三頁一三行降為(癭)〔廮〕陶王據殿本改。注同。按:廮字從广嬰聲,鉅鹿有廮陶縣,見說文,作「癭」者誤。 三一四頁二行〔二月〕己酉南宮嘉德署黃龍見千秋萬歲殿火集解引錢大昕說,謂按此上承正月丙申晦日食,則「己酉」上當脫「二月」二字,五行志亦云二月。今據補。按:錢氏又謂依此文似龍見一事,火災又一事。志於「黃龍」下無「見」字,「萬歲殿」下多「皆」字,則「黃龍」亦是殿名,與嘉德署同日火也。 三一四頁七行護羌校尉段熲擊罕姐羌按:殿本「罕」作「勒」,與段熲傳合。張森楷校勘記謂案西羌傳有罕羌,無罕姐羌,則「罕」字訛也。又按:通鑑亦作「罕姐」,章珏校記據張敦仁通鑑刊本識誤云「罕」作「勒」。 三一五頁一行〔六月〕丙辰緱氏地裂校補謂案續志乃六月丙辰也,紀文脫「六月」二字。且五月既書壬申於前,不應有丙辰也。今據補。 三一五頁二行桂陽胡蘭朱蓋等復反按:「陽」原訛「楊」,逕改正。 三一五頁一三行畝十錢也按:集解引通鑑胡注,謂宦者傳張讓等說帝斂天下田,畝稅十錢,非此時事也。蓋漢法田租三十稅一,而計畝斂錢,則自此始。又校補引沈銘彝說,謂此所云畝斂稅錢,乃出於常賦三十取一之外,今所謂稅錢始此。 三一六頁六行帶王綬按:汲本、殿本「王」作「玉」。 三一六頁一一行春正月辛(亥)〔卯〕朔據集解引錢大昕說改。 三一八頁一行南陽太守成瑨按:集解引惠棟說,謂「瑨」車騎將軍馮緄碑作「晉」。 三一八頁一行太原太守劉質按:集解引惠棟說,謂「質」馮緄碑及天文志作「瓆」。又引錢大昕說,謂按陳蕃、王允、劉般、襄楷傳俱作「劉瓆」,攷說文無瓆字,當以質為正也。 三一九頁一0行語遂行人〔閒〕聞郡按:汲本有「閒」字,無「聞」字。今據續志補一「閒」字。 三二0頁九行飾淳金(鉛)〔釦〕器據續志改。按:鉛與釦形近而誤。汲本、殿本作「銀」,誤。

标签:

猜你喜欢

如何理解无为而无不为 道教中道士如何...
在中国古代,道教是一种以养生、修身为核心的宗教信仰体系,它强调人可以通过内外兼修、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长生不老。其中,服食丹药是道教修炼的一部分,它...
什么叫无欲则刚 探索传承国家认...
探索传承:国家认证孔门后裔的78代之谜 国家为什么只承认孔子的78代?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个层面,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 传统文化的延...
道德经全文播放 无欲则刚的内涵...
在人类社会中,性别的区分和角色的定义一直是文化、历史和心理学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产物。男人对女人说“无欲则刚”这句话时,他所表达的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状态,也...
什么叫无欲则刚? 什么叫诸子百家...
我是怎么明白的:诸子百家其实就是古代智者们的大集市 记得初中时,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诸子百家”,我就纳闷了,什么叫做诸子百家?这不是简单的几个哲学家的名字吗...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