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倪元璐行草书法长卷鲍照舞鹤赋卷

倪元璐行草书法长卷鲍照舞鹤赋卷

倪元璐行草书法长卷赏析《鲍照舞鹤赋卷》,纵30.4厘米,横909.8厘米,崇祯二年(1629)书写南朝宋诗人鲍照的一篇赋。用笔苍古浑厚,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盘曲郁结之中愈见气骨凛然。这是一件一气呵成、大气磅礴的力作。从用笔上看,此作不斤斤于点画的工拙,不讲究行笔的“逆人平出”,更不在意笔画的“藏头护尾”,而是大胆落笔,信笔由之。但倪元璐又具有很强的控制和擒纵能力。他行笔果敢而不草率,下笔重拙而不粗俗,笔画圆浑而力量中含。如篇名《舞鹤赋》三个字,笔力遒劲,线条圆浑,但毫无臃肿之病。在书写过程中,倪元璐习惯用渴笔浓墨,使人能感觉到书写时下笔的凝重和力度。由于浓墨渴笔,使得线条呈现一种生涩、苍劲之美。那种克服摩擦力而自然形成的飞白与枯笔,恰恰是一种力量之美,如篇首的“舞鹤”和第二行的“幽”字、第三行的“禽”字、第五行的“指”字等。但倪元璐又不是一味地用渴笔浓墨,而是燥润相映、浓枯相谐。他好像不大注意墨的浓枯、笔的渴饱,而是顺其自然、不加修饰,这就在无意中形成了自然而富有变化的艺术形象。如篇目中的“赋”,第二行的“散”、“径”、“验”,第三行的“物”、“伟”等字,都是笔酣墨饱,与其他的渴笔枯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但又不失和谐自然,真是出神入化、登峰造极。

标签:

猜你喜欢

生活中怎么做到天人合一 古韵流长诗词歌...
一、古韵流长:诗词歌赋的艺术探秘 二、传承与创新:经典诗词歌赋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文化中,诗词歌赋自古以来就占有一席之地,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情...
道教的学说 道教法术秘籍解...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道教作为一种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信仰,其法术与修炼方法至今依然广受关注。特别是那些传说中的神奇药效和治愈力量,让人不禁好奇其背后的科学原...
修道人的眼睛为啥都变了 色夜阁绚烂夜晚...
色夜阁:绚烂夜晚的奇幻之旅 是什么让色夜阁如此迷人? 在一个繁华都市的深处,有一家名为“色夜阁”的小酒馆,虽然它看似普通,但却隐藏着无数传奇故事。每当夜幕...
无欲无求的女人状态是什么 古诗意境赏析静...
文学价值与哲理内涵 李白在《静夜思》中以独特的笔触,展现了他对人生、宇宙和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两句,不仅描绘了一幅清晰的月...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