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首页 > 道家故事 >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出自中唐诗人戴叔伦的《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赏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兰溪棹歌》相近。戴叔元780年在(唐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苏溪在今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与浙江省东阳市不远,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作的。 诗中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情是怨别之情。“苏溪亭上草漫漫”,写出地点和节候。野草茁长,遍地青青,已是暮春时节。这时的溪边亭上,“春草碧色,春水渌波”,最容易唤起人们的离愁别绪,正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环境气氛。“谁倚东风十二阑”,以设问的形式,托出倚阑人的形象。在东风吹拂中,斜倚阑干的那人是谁呢?这凝眸沉思的身姿,多像《西洲曲》里的人:“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这位倚阑人眼中所见、心中所思的是什么呢?“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燕子还没有回到旧窝,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虽是眼中之景,却暗喻着心中之情:游子不归,红颜将老。“一汀烟雨杏花寒”,正是“春事晚”的具体描绘。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料峭春风中的杏花,也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显得凄楚可怜。这景色具体而婉曲地传出倚阑人无端的怅惘,不尽的哀愁。如此写法,使无形之情因之而可见,无情之景因之而可思。宋人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词里的警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能就是受到这首唐诗的启发的。 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标签:

猜你喜欢

想学周易怎么入门 学习传统宗教仪...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日益增长。修道入门心法不仅仅是对传统宗教信仰的一种探索,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哲学的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学...
成仙的方法很恐怖 家庭关系-妈妈...
妈妈与老公的新开始:探索同居伴侣关系的可能性 在当今社会,家庭结构的多样性日益增加。随着人们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一些家庭成员可能会选择重新审视他们之...
女子修行修心的句子 宋词艺术-碧波...
碧波荡漾:宋词中最惊艳的三首词 在宋代,诗词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众多诗人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精湛的手法,为后世留下了无数令人赞叹的作品。在这丰富多彩的文...
易经中有福的女人面相 学玄学怎么入门...
探索神秘之门的开启者 学玄学怎么入门?对于那些对未知充满好奇、渴望解锁人生奥秘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既迷人的又充满挑战的问题。玄学,即通灵、占星、易经等各种超...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