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姓李名耳,字聃(dān)。介绍生平什么的完全不重要,天下谁人不识老子呢?所以,任何介绍他的话语其实都多余至极。
孔子问:“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圣人曾经千里迢迢去周朝都城拜访老子后回返鲁国,然后问他老子是何等样人,因此有了上面那段文字,可见孔子对老子之推崇到让他愿执礼。从这个角度,也可知道老子是何等大才!
因此,小子虽狂悖又大胆,无知兼少智,但亦是有一颗向道之心的,所以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拜读先贤巨著《道德经》,然而此经太过深奥啊,查了不少解释也是很不好理解,所以小子妄图在此用自己的话胡乱解释一番,然后书写下来我到底读出来了些什么,所谓: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若写的这些东西能稍入法眼也好,愿向同好学习并讨教求斧正;不能入眼也没关系,请君一笑置之,小子在此长揖及地。
道德经分道经与德经,道经37章,德经44章,共81章!
道经01章
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宇宙到底有多大,据科学家们通过哈勃望远镜观测,我们的家园地球所在的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还有2.6亿光年,银河系外有至少2000亿个银河系大小的系,然而这2000亿个系只是一个室女星团,室女星团外还有至少2000个星团,然后这些星团又组成了超级星系团,据推算,这样的星系团至少有2000亿个,宇宙半径大约465亿光年以上,而且宇宙还在不停膨胀。
那么一个人相对太阳系来说有多大,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你又有多大?哈哈,应该可以忽略不计吧,这个应该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吧?
而人对于这个世界又有多少了解呢?
对于自身有多少了解呢?
我的看法是基本一无所知,譬如医学,大概只有寥寥无几的疾病能被治愈,而绝大多数只能维持不恶化或者根本束手无策搞点安慰剂而已。
但是人类却依然把现在发现的一些东西命名为“真理”,觉得这些“真理”绝对正确。我认为古人也认为地是平的为“真理”,而今人又把地为圆当“真理”,那么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真理”,所以看起来这些其实“真理”根本就不是永恒的真理吧?
这样的话,
道可道,非常道。
我的解释是:宇宙万物运行的原因姑且称之为“道”吧,这个“道”所有人都能也都想言说几句,但是都说不出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
而原因在于人的智慧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来说实在是浅薄得过分,试问这样的话,你怎么敢说你说的就是永恒真理呢?那些定律、那些公式,在我看来,也会被将来的人类一一推翻,因为它并不是永恒的真理(非常道)啊!
名可名,非常名。
既然有了前面的论述,那这句就好理解了,你可以给他取名为“道”,将来也可以叫其他名字,反正这些都不是他真正的名字,也许只有寻找到终极真理者才知道他到底为何名吧?现在的名字都不是他永恒的名字,他必然会不断变化。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用“无”来命名天地浑沌未开之时的情况,同时,用“有”来命名宇宙万物产生之本源!
老子的思想:无中生有,有从无来,又将归于无。
有科学家猜测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一,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二,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三,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四,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岂不就是老子的无中生有理论?我想一个人挂了后,又会腐化分解成各种无机物质,是否就是归于无呢?
老子之母辞世,老子悲痛不已,寝食俱废,便沉思冥想,后恍然大悟,如释重负后顿觉腹饥体倦。于是饱餐一顿,倒头大睡。侍女感奇怪,待其醒来,问其缘故。老聃答道:“人生于世,有情有智。有情,故人伦谐和而相温相暖;有智,故明理通达而理事不乱。情者,智之附也;智者,情之主也。以情统智,则人昏庸而事颠倒;以智统情,则人聪慧而事合度。母亲生聃,恩重如山。今母辞聃而去,聃之情难断。情难断,人之常情也。难断而不以智统,则乱矣,故悲而不欲生。今聃端坐而沉思,忽然智来,以智统情,故情可节制而事可调理也。情得以制,事得以理,于是腹中饥而欲食,体滋倦而欲睡。”
又问:“智何以统情?”老聃答:“人之生,皆由无而至有也;由无至有,必由有而返无也。无聃之母及聃之时,无之情也;有聃之母及聃,始有之情也;母去聃留,母已无情而子独有情也;母聃皆无之时,则于情亦无也。人情未有之时与人情返无之后不亦无别乎?无别而沉溺于情、悲不欲生,不亦愚乎?故骨肉之情难断矣,人皆如此,合于情也;难断而不制,则背自然之理也。背自然之理则愚矣!聃思至此,故食欲损而睡可眠矣。”
这是老子对由无至有,有又归于无理论在生活中的一些感悟。
所以,这一句看起来比较好理解,老子定义了一下“有”和“无”,当然,这应该也不是“常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如果找到那种真正的混沌未开的“无”的状态,观察它向万物本源“有”转化的过程,就能发现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神奇玄妙,嗯,无机小分子逐渐变成一个人,这确实玄奇得很啊!嘿嘿。
而真正的万物本源由“有”又回归“无”的时候,就能观察到这个过程的始末。徼(jiào):边界、边际
这里用徼的引申义,端倪。端倪的释义如下:端倪,指推测事物的始末。也指头绪;迹象;窥测;捉摸;边际。出自《庄子·大宗师》等。端倪(本意):推测事物的始末。1.头绪;迹象。
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大爆炸开始时:约150亿年前,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温度无限高,时空曲率无限大的点,称为奇点。
也就是说一个奇点爆炸然后无限扩散,产生了宇宙,嚯嚯,宇宙是个鞭炮。
奇点是怎么出现的?
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天体。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视界内的逃逸速度大于光速。“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
科学家霍金曾通过论文提出了新的“灰洞”理论。该理论认为,物质和能量在被黑洞困住一段时间以后,又会被重新释放到宇宙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宇宙被黑洞不断吞噬,最后又还原成一个奇点呢?奇点又通过大爆炸重新出现宇宙?
按我这么瞎猜的话,用来理解老子的从无到有、有又归无好像是有所帮助的吧。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所以,有与无,同源,只不过是同一个东西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状态,而它们处在不同时期的状态时,我们又可以给它们取不同的名字,它们还是相互转化。
水、冰同源,不同时期,名字不同,状态也不同。
这种相互转换的同时又有可能同时存在的现象真是太玄妙神奇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无和有包括万物,是宇宙的起始和由来,应该是所有玄妙之中最具玄妙的地方,它们包罗万象,无穷无尽,所以称为众妙之门。
这种神秘而深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宇宙大爆炸、黑洞、量子科技、暗能量......
这些被现代科学家创造的各种玄妙的理论,应该统统跟有和无理论相关联,所以有和无理论才是最玄妙的那个,是所有玄妙理论的基础!
基本上,道经第一章这几句开宗明义的文字,我大概阅读思考和理解的东西就是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