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的思考

宗教是人类传统历史文化的现象之一。几千年来,宗教一直在世界历史舞台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很多人的精神信仰和文化传承,直到现在,仍然为大多数人所重视,并且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与之伴随而生的新兴宗教现象,则是世界宗教历史运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值得我们予以重视和探讨。本文对当代新兴宗教现象做一些学理性的讨论,不确之处,欢迎方家指出。 对新兴宗教的认识和界定,应该是以传统宗教的坐标系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在传统宗教的背景下,新兴宗教所出现的是一些与传统宗教不完全相同,甚或相背离或者标新立异的现象或活动,因它具有某些“新”的情况,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所以才有了“兴”的现象而且达到一定的规模,并被人们接受或被学者作为个案来进行研究。所以,如果没有传统宗教这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就不可能说明新兴宗教的产生与性质,以及发展的情况,同时也表明了所谓的新兴宗教,多多少少地是与传统宗教有着切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新兴宗教甚至就是从传统宗教中直接衍生出来的。如当今在世界有一定影响的巴哈伊教,就是从伊斯兰教里面衍生出来;韩国的,是从教中衍生出来等等。所以,所谓“新兴宗教”,就是指的一种在人类社会中出现的有宗教特征之新形式的宗教现象,这种新兴宗教现象通常是以与现有的传统宗教之不同形式而在社会上展开特定的活动,它具有宗教的某些一般特征,同时还有自己的特点,并拥有一批信众,组织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在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社会实体,自然也是光怪陆离社会中的一员。宗教具有最久的历史,有长期积淀下来的文化与文明,并且成为某些民族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这种在宗教身上所具有某些固定并长期不变的自身特点,以及与之构成的一些超稳定的组织结构,是传统宗教最鲜明的特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宗教同时还具有非常强的应变能力,宗教与社会始终是处在一种互动的情况,也就是说,宗教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宗教有适应社会的能力,而且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如果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宗教就不能流传到今天,也就不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与尊奉。 宗教能适应、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变化,就使之具有了时代性,也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与时俱进”的道理。传统宗教与社会相适应,体现了现代性,它根据现代人的精神诉求,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做出了一些在理论上或实践上相应的改变或改革,但是就传统宗教而言,这种相适应的改革或改变,是不能脱离传统宗教的基本教义,也不能脱离传统宗教的基本特点,更多的是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做出一些修正或调适。例如在二战以后,一些神学家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作出了神学上的新阐释,如以瑞士神学家巴特为代表的“危机神学”派,以布龙纳、图纳森为代表的“辩证神学”派,美国的“基要主义神学”,天主教的新托马斯主义,拉丁美洲以秘鲁神学家古斯塔沃·古铁雷斯为代表的“解放神学”等等。20世纪60年代罗马天主教廷根据当代世界的变化与特点,召开了“梵二会议”,确认了地方教会的自主权,确认了教会仪式的本地化,同意使用本土语言,而不是拉丁语进行教会活动等,同时也确认了教教会内部的人道主义原则,接受了不同的信仰,包括犹太教、伊斯兰教,也包括东方的一些宗教传统,向世俗社会打开了门窗,接受了现代化的研究成果,如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又如,当今在中国汉语系大乘佛教中所进行的“人间佛教”思想的讨论与实践活动,从太虚大师、印顺法师到中国佛教协会的提出的走“人间佛教”道路的“契理契机”的理论等等,无不体现了宗教要与时俱进的这个真理。 但是在传统宗教与时俱进的同时,一些与传统宗教有密切联系的新兴宗教也会在社会思想与运动的影响下随之而出。传统宗教所要变革的是一些与当时社会不相适应的部分内容,如宗教的戒条、宗教教义的修正等等;新兴宗教则是要提出在传统宗教理论基础上而作出的与传统宗教不完全相同,同时又带有社会性和时代性等显著特点的宗教诉求。例如的母体是教,自称“世界教统一神灵协会”,保持了教的名称,但是在教义和买践上则与教不完全相同,该教认为《圣经》本身并非真理,而是一本教示真理的课本,教示真理的范围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改变。在神学理论上该教提出神是宇宙的第一因,这第一因必须靠阳性和阴性两性才能存在。神必须靠万有引力作为“创造的动力”,两性授受作为“创造”的法则,所以神的“创造”不是使无变为有的创造。该教在实践上时常举办集团结婚一一祝福大典,宣扬“以神为中心、不、不离婚及为对方而活”的真爱理念。因为的标新立异主张,所以受到了正统教的强烈批判,认为他们否定了耶稣的救恩,所以并非是教,只是一个打着教旗号的宗教。教主文鲜明把自己推举为“真父亲”,是新国度的“真阿当”,这些说法没有《圣经》的根据,只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造神运动”而已。的反叛性和标新立异的风格,使之成为新兴宗教的典型。它所倡导的神学思想和宗教实践,正是在面对当代社会风云而起、道德滑坡的背景下,以及受韩国传统民族思想阴阳两极理论的影响下,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新异的宗教学说。 应该指出,传统宗教与新兴宗教之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两者始终呈现的是一个相互消长、相互借鉴的关系。由于宗教与社会互动的特点,与时俱进成为宗教发展的一个重要催化剂。传统宗教处理好与时俱进的关系,就能在保持自身特点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发展;新兴宗教在与时俱进的社会背景下,同样也能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反观世界各大宗教的历史,每个宗教的发展都是表现出从小变大的过程,传统宗教也是在新兴宗教基础上发展后,逐步定型再成为传统宗教的,像世界三大宗教教、佛教、伊斯兰教的历史已经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新兴宗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它适应了社会的要求,能够为信徒提供精神慰藉,表现了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就能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成为人类历史与时俱进的产物。 世界上任何宗教都是旨在为现实中的人们提供精神慰藉,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地获得精神解脱,所以宗教是一种思想信仰行为的表现,这既是宗教的根本目的,也是宗最后的精神归宿。例如佛教就认为“了生死”是最大的事情,佛教追求的就是解脱生死的大事,并且强调只有将生死看透之后,才能获得最终的菩提涅口。教同样也表现出超越生死的诉求,徒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原罪,人活着就是一个赎罪的过程,死后进入天堂才能获得真正的救赎。伊斯兰教虽然将生命的意义放在当下,但是同时也强调“二世吉庆”,认为穆斯林过好现世的生活,就是为来世做好准备。至于中国本土的道教,更是强调长寿成仙,要人永远活得快乐。 正是宗教所具有的予人解脱、予人慰藉功能,于是才得到了人们的尊奉,宗教的神或创始人被奉为神明,加以膜拜。所以宗教具有治人心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存在也是必然的。毕竟社会光怪陆离,情况多变,人有思想,会有各式各样的不同要求和想法,现实的生活并不能让每一个人都过得满意和愉快,痛苦与矛盾始终贯穿在人的生活当中,所以佛教把人生归结为一个痛苦的过程,让人信仰佛教从而摆脱诸苦,最终得到解脱。当人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时,往往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外在方面,宗教则在这个外在方面上表现出特有的功能,它能够让不满足现世的人得到一种“合理”的解释,让人相信一切都是顺理成章,信仰宗教也就成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组成部分内容之一,最终构成了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的宗教具有治人心的特点,新兴宗教也脱离不了这个范式。新兴宗教的特点之一就是结合现实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人们的精神需求,提出各种针对性非常强的理论或主张,以此引起社会的关注,来吸引更多的信众。例如19世纪在美国兴起的新兴宗教摩门教,就是一个例子。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家,自从1496年哥仑布发现新之后,美国曾经成为欧洲流放犯人的地方。早期去美国的欧洲移民文化程度不高,且身上又有历史污点和犯罪纪录,按照教的理论,这些人都是属于罪孽深重的人,是恶人,不能进入天国。虽然“因信称义”理论的强调,人本来就是“恶”的,只有透过耶稣的引导,信仰,人才会有了“义”的生命,转为“义人”,就开始过成圣的生活。但是,在美国生活的人并不是每人都懂圣经,而因果报应的思想则是民间流传的最广的理论,他们同样也是人,也有思想,也有心理的诉求,对这些曾经在教文化的教育下长大的人,同样也渴望在未来进入天堂,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想当恶人,只是人具有后天产生的恶性而已,所以在这个背景下,为了满足部分人也能进天堂的要求,摩门教就应运而生了。因为摩门教在理论上提出,有一个地方既非天国、也非地狱,有人死后就会到这个地方。在这个地方的人不像地狱还要灵魂受苦,只是灵魂被放逐而已。同时摩门教否认教“因信称义”的圣经要义,认为亚当犯罪堕落,是人类顺服上帝的表现,引至幸福的途径,于是使灵魂有了肉身的居所。摩门教反叛传统教理论,将一些自认为自己好也没好到能够进天国,坏也没坏到一定下地狱的人给吸引了,因为这些人的身上多少都有一些明显不足的地方,所以摩门教自创生以后,受到部分人的欢迎,流传开来。 透过摩门教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只要是人都有宗教心理的诉求,中国古代曾经说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便是十恶不赦坏透顶的人,也渴望得到宗教的关怀,像中国大乘佛教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抓住了一部分人内心的宗教需求,给他们的心里带来了慰藉。新兴宗教之所以能在社会中突显出来,就是对一些人的精神需求非常了解,它知道这些人想要的什么,于是就提供了这一部分人所需要的东西,因此新兴宗教能够有市场,最终还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诉求,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谈不上它的产生与发展。此外,信仰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东西,他属于内心深处的活动,不一定全部为外人所知,同时也不随着地位与权力的转移而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位高权重的大人物和没有权力的小人物都有自己的内心活动空间,有自己的独特思想和看法,有权的人没有办法来改变每个人的思想与信仰,没有权力的人也不一定非要接受有权力人信仰的影响与支配。 宗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市场,它给人提供的就是一种满足内心需要的产品,传统宗教已经定型,其理论模式也非常固定,虽然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能在不同的社会时代进行相应的变革,但是变革是要付出代价的,特别是在基本教义和理论方面的改变是既缓慢又非常费时的过程,所以传统宗教与时代的变革总是存在着不同步的情况,也正因为这一点,它在每个变革的时代都被人们看作有更多的“传统”风格。然而新兴宗教却没有这些情况,它本来就是应时而出的,是根据社会的现实作出的迅速反映,也不存在背着传统的包袱,因此他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满足某一部分人的精神要求,并且在短时间内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壮大了自己的势力。 宗教是给未知的问题预设一个答案,它是在人们在无法面对一些问题时,从心理的角度作出一个自认为是说得过去的解答,亦即是给人一个心理的慰藉。人类社会始终是处在不断发展的情形,整个世界是多样的,也是无限的,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有限的,不可穷尽的。随着物质文明的发达,人们一方面会解决不少疑惑,同时又会碰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产生的困惑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物质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精神活动却没有与之同步发展,精神文明也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传统宗教的理论表现出明显的滞后,于是给新兴宗教的创生提供了机会。 新兴宗教的产生是不可怕的,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去引导和管理。对新兴宗教的界定与认识,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固然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它的理论性质和宗教活动的表现,如果说它的理论对社会有益,它的活动对社会有帮助,说明它是顺应了社会的潮流,能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反之,则是有害的,而这些有害的新兴的宗教往往最终变成了危害社会,危害国家,危害人民的,对此我们当然一定予以坚决,并给予严厉的批判!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国度,宗教及其文化也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为社会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是最基本的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属于传统宗教的是释(佛)教和道教。学者通常认为,中国并不是一个宗教气氛非常浓厚的国家,“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是中国人的一般心态。但是这并不能表明中国人没有宗教情怀,事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每个朝代和每个宗教都不同程度地出现过新兴宗教的现象,例如在汉代发端于四川的五斗米道就曾是一个新兴宗教,这是从道家思想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教团,最终促使道教的创生。在南北朝时期,发轫于佛教母体的大乘教也是新兴宗教的一支,该教代表了广大下层人士的宗教诉求,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曾经起到过震慑的作用。到了明代,白莲教一度成为最有影响的新兴宗教之一。有清一代,民间信仰普遍流行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中间,带有下层要求的新兴宗教一度发展迅猛,为此受到朝廷的严厉,一些新兴宗教被解散,有的融入道教或转入地下活动。以后,一些外来的新兴宗教,如巴哈伊教等也传入中国,孙中山先生曾经对该教有过评价。总之,在中国,同样也存在新兴宗教的活动,这是由时代背景和新兴宗教的特点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现在我国有佛教、道教、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这些宗教信仰者的利益与活动。这五大宗教都属于历史上的传统宗教范畴,最长的历史已有2000年,最短的也有200余年的时间。由于国家的法律与法规已经严格界定了宗教的范围,新兴宗教在中国活动只能是非法的,所以新兴宗教没有在当今中国公开出现。然而,组织形式上的新兴宗教没有出现,并不等于有标新立异特点的新兴宗教的思想不存在,因为信仰是思想的活动,是一种内心的宗教诉求。面对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人们始终在不断地碰到各种不如意的事情,心理失落、环境改变、物质条件发生变化,道德滑坡等等皆是存在的事实,因此有一些人有宗教的诉求,产生一些不同于传统宗教理论的新兴宗教的思想,这也是正常的事情。中国社会一直流传民间信仰这一历史传统,民间信仰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繁杂、思想混乱、兼纳包容的复杂的宗教形态,并且民间宗教又处于传统宗教体制之外,因此它能够给新兴宗教的活动提供一个温床,为新兴宗教的活动创造空间。此外,国外的一些新兴宗教团体也一直想传入我国,所以我们面对新兴宗教活动的可能性是始终存在的。 不过,当我们了解到新兴宗教产生的背景与特点后,已经知道新兴宗教的产生是社会的正常现象,是人们精神需求的正常要求,它属于信仰范畴,而且每个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期都可能产生新兴宗教,我们就应该正视它的存在。只要我们一方面改进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法律和教育来进行疏导,同时还进行普及正确的宗教知识,提升传统宗教的应变能力的工作,那么,新兴宗教即使出现,也是可以引导和调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