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中国谚语-探索无欲则刚上句是什么的奥秘

中国谚语源远流长,其中一句家喻户晓的便是“无欲则刚”。然而,这句谚语的上句又是什么呢?为了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首先来了解“无欲则刚”这句谚语的出处和内涵。

“无欲则刚”出自《论语·卫灵公》,原文为:“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子曰:‘无欲则刚。’”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没有欲望,他就会变得刚毅、坚定。这句话强调的是,欲望可以腐蚀一个人的品格,使人变得软弱。

那么,这句谚语的上句是什么呢?原来,这句谚语的上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的意思是,要想看得更远,就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这句话强调的是,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两句谚语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义链。首先,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次,要想保持刚毅、坚定的品格,就需要没有欲望。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这句谚语的内涵,从而在生活中更好地实践它。

例如,在商业领域,许多企业家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不惜牺牲产品质量,最终导致了企业的破产。这就是因为他们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丧失了刚毅、坚定的品格。相反,那些始终坚持质量至上、诚实守信的企业家,虽然短期内可能赚不到那么多钱,但他们在长期市场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最终取得了更大的成功。这就是“无欲则刚”的现实体现。

总的来说,“无欲则刚”这句谚语提醒我们,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想保持刚毅、坚定的品格,就需要没有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而关于这句谚语的上句,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那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