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西安与道教活动考究


        西安历史古城,也是道教的发祥地,是道教祖庭楼观台的所在地(周至县),亦为历代道教的主要活动地和道教学术成就的编集地。被道家奉为教主的老子,晚年来到楼观,将平生学说整理为《老子》一书,逝世后就葬于楼观附近。在道教正式形成之前,具有道教雏形的神仙方术在关中地区十分盛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对山东齐人的神仙之说和道家方仙之说的长生方术深信不疑,收揽了大批方士。汉武帝更是热衷于神仙道术,长安宫殿里方士熙来攘往,开巫道厌胜辟恶先河。西汉后期,方士改称道士,长安道士西门君惠曾在未央宫为王莽兴神仙之术。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创始人张道陵曾在华山等名山传道,广收信徒,势力扩展到长安及周边地区,凡入道者必须交纳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并以《老子》为经典。魏晋之际,一些修道者以《史记》中曾有老子去周至关为尹喜著书的记载,大肆渲染老子是道教的圣人和教祖。传说老子曾西游入秦,未到周至关即紫气东来,关令尹喜观星望气知有神人将至,迎进关内,老子授法道德五千言和种种水火秘诀。从此,周至终南山楼观台成为老子传教著书的象征圣地,并成为长安道教文化的标志。
        北魏出于对中原统治的需要,自言其祖先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代,特崇道教,于天兴三年(400年)置“仙人博士”。从北魏太武帝始光(424—428年)年间开始,因楼观道士尹通师事名道马俭,其后道术精进,渐获令誉,“太武好道,钦闻其名,常遣使致香烛,俾之建斋行道,自是四方请谒不绝”(《道藏》第5册)。接着,道士牛文侯、尹法兴等人继踵而至,楼观道士增至40余人,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道士王道义携徒六七人来楼观,大修观宇,并令门人购集真经万余卷,使楼观面目一新。至西魏(都城长安)时,文帝元宝矩十分赏识道士陈宝炽,从太师安定公起,朝臣多人皆从而师之。北周(都城长安)时,道土王延居华山云台观,周武帝闻其名,将其请入京城长安问道,又诏增修该观。王延原为楼观道人,这样楼观道的影响就扩展到关中其他地方。
        建德三年(574年),武帝下诏禁佛毁道,焚佛经、烧佛像,逼使沙门(佛)、道士(道)200万人还俗遣散。周武帝原本是想存道而毁佛的,但诏令即出,又心存犹豫,他觉得佛道两教大道玄理殊途同归,虽然废其枝叶,还应维持其根本,于是在长安立通道观,把佛道二教中的名人普著衣冠为学士,共一百二十人,还派出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等于成立了一个高级佛道研究机构。武帝令通道观讲《老子》、《庄子》、《周易》以及佛教经典,他有诏日:“今可立通道观,圣哲微言,先贤典训,金科玉篆,秘赜玄文,可以济养黎元扶成教义者:并宜弘阐,一以贯之。”(《北史》卷十)这样,武帝在组织上灭佛毁道之后,又允许把佛道作为一种学问或理论来研究。周武帝命王延于通道观校勘三教图经,凡80余卷,又作《三洞珠囊》七卷贮于通道观。另有楼观道士严达,也深受武帝钦敬,当时通道观建在田谷,其中代表道教方面参加研究的主要是楼观道士,有严达、王延等十人,世号“田谷十考”。楼观道除组织发展外,也推出和传习大量著作。在教派思想上,一方面具有较强的化胡思想,另一方面也同上清派比较接近,《上清经》始盛于北魏,对楼观道的形成似乎起了较大的作用。楼观道士的方式,不像其他道派那样具有鲜明的特点,而是杂采诸家,符箓与丹鼎样样皆习,还兼习医学、占候等世俗方伎。唐代名医孙思邈生于北周时,他崇信道术,又精通医学,实际也属楼观一派。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道士焦子顺、张宾因曾说其有委命之符而被封官,并在关中建造道院三十六所,度道士一千人。杨坚还于长安内殿修黄箓道场,屡次向道教乞求庇祐,其年号“开皇”就是出自道教之神元始天尊的称号。杨坚后来还特意建五通观于皇宫侧近,供其下榻。当时的大臣们经常写颂词褒扬道门。隋炀帝杨广对佛教和道教并重,不仅造观二十四所,度道士一千一百人,还使很多道士以方术进用。
        唐代都城长安道教兴盛。李渊起兵来到长安时,楼观道士岐辉曾资粮相助,道士王远知和薛颐都密传符命预祝李渊父子必得天下。因此唐王朝建立后,为回报道徒和借道教助力以巩固统治,宣布道先、儒次、佛末的次序,并声称道教教祖李耳是李唐帝室的远祖。唐高宗又追封老子(李耳)为太上玄元皇帝,下诏以《道德经》为上经,并亲自拜伏道士,并广征各地道士合炼黄白(炼丹化成金银的法术)。唐玄宗对道教更加崇奉,他一生交结了很多道士,不仅设道坛受符箓加人道士籍,而且礼遇道士探讨治国之道,亲注《道德经》令人诵习,一再给老子加封尊号升人上圣。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皇家公主和一些大臣相继度为道士、女冠,长安城内崇道活动非常盛行,全国各地的道士竞相汇集京畿以邀结欢心,其中有成玄英、孙思邈、潘师正、王玄览、李淳风、李筌、司马承祯、吴筠、张果、叶法善等闻名朝野的道士,这些人的著述和活动对当时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京城和各州均设置崇玄馆,甚至开科取士也将道举列为考试科目。
        李渊起兵进入关中,道士们给李渊鼓吹,说其祖先是老子李聃。李世民借这个因由下诏说:老子是朕的祖宗,名称号宜在佛先。把道教排在了佛教之前。唐高宗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诸州置道观,上州三所,中州二所,下州一所,每观各七人。唐玄宗更尊玄元皇帝为大圣祖,把长安的玄元皇帝庙改为太清宫,各地的玄元皇帝庙改为紫极宫。在京师设立崇玄学,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学生百人。开元时全国有道观一千六百八十七所,皇室的许多公主都作了女道士,如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睿宗女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之杨贵妃,玄宗女万安公主、新昌公主等均作过女道士。朝臣贺知章等也弃官人道。道教在普通百姓中也有许多信奉者,因为它的荒诞法术,使苦难的人们在熬煎中有所寄托。周至楼观台仍是当时的重要道观,李渊在此建宗圣宫,玄宗改为宗圣观,上有老子墓、说经台、系牛柏等,历代均有修葺。
        唐长安道教的隆盛面貌直到穆宗时才逐渐衰退,但唐敬宗上台后又形成,道士赵归真赢得武宗信任后,纠合其他道士一起导演出“会昌灭佛”(《旧唐书》卷十八上)的重大事件。同时,长安道教形成了以吴筠(今陕西华阴人)、杜光庭(今长安人)为代表的流派,倡导“钟吕金丹道”的内丹学,改革传统的“外丹”学说,宣传借外丹炉鼎铅汞之名,以自身为炉鼎,以精、气、神为药物,进行自我的长生成仙炼养术。钟吕金丹道为后世道教内丹理论和所遵循,唐代以后的一切内炼《丹经》皆是对钟吕金丹道的继承和阐发。五代宋初的华山道士陈抟,不但对内丹理论有精深阐明发微,而且创造出“无极图”,以图像《易》解释内丹理论。陈抟的《易》学为穆修、邹尧夫等所接受,传至周敦颐开创了宋代“理学”学派,流衍形成为宋代周、程、张、朱四大“理学”学派。
        金代咸阳人王重阳,先修道于户县(今西安辖地),自称在户县甘河镇遇八仙之二的吕洞宾化身,行秘诀,创立全真教。他立志要“化人人道”,起初在关中讲道传教,后去山东结“全真庵”,大阐“全真”教风。继后他的七个在华北广大地区传教,全真道遂盛行。由于全真道以无为为主的内修和清节励行、舍己为人的外行,赢得大批信徒,也得到一些中下层官吏的敬信和保护。全真道的兴起,革除了旧道教的一些流弊,使道教面貌为之一新。自元成宗大德八年授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主领三山符箓”以来,道教遂形成两大派系:一为偏重清修,要求出家的全真派;另一为偏重符箓斋醮、和光混俗的正一派。
        明清西安道教呈稳定发展状态,八仙宫、楼观台是当时最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尤其是八仙宫,地理位置优越,是西北数省的道教传播中心。明、清时代西安道教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八仙宫主持李宗阳,他是中国道教史上最后一个被皇帝敕封的“真人”。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清德宗光绪帝与慈禧太后逃往西安,曾驻跸八仙宫,受到李宗阳的接待,光绪敕封他为“玉冠紫袍真人”,并易八仙庵匾额为“敕建万寿八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