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教学术紫阳真人张伯端西江月词考论

紫阳真人张伯端,一名用诚,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省)人。《张真人本末》《悟真篇记》等文载其事迹大略。所著《悟真篇》“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所推为正宗”。《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27首,含《西江月》词25首,《满庭芳》1首,《解佩令》1首。词中藏道家修持之诀,宋元以来,屡有注解。但言词者以为“词至此亦不幸极矣”,持论殊异。 紫阳《西江月》词有伪,是元代方回先指出的。他在《送汪复之归小桃源序》中认为,夏元鼎在作《悟真讲义》时伪撰了《西江月》十二首: 元鼎,温州人,宝庆中以小武官历事山阳应纯之五帅,伪撰《西江月》十二首为平叔作,其后死于,近人尚或识之。 按,《全宋词》所录张伯端《西江月》,分两组,第一组13首,第二组12首。录自五卷本《悟真篇》,其底本是“涵芬楼景明正统道藏修真十书本”。但《修真十书》本《悟真篇》,比通行本多出《西江月》12首,即《全宋词》中的第二组《西江月》。这说明25首《西江月》应有两个来源。 这两组词来源确实不同。第一组出自较通行的《悟真篇》(见下文提及的多种注本)。以《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为例,13首词分两部分,一作“西江月十二首”见于卷七,另一首见于卷八。紫阳《悟真篇序》说:“仆既遇真诠,安敢隐默,罄所得,成律诗九九八十一首,号曰《悟真篇》。内七言四韵一十六首,以表二八之数;绝句六十四首,按《周易》诸卦;五言一首,以象太一之奇。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周岁律。” 《直斋书录解题》载:“悟真篇集注五卷。……所著五七言诗及《西江月》百篇。末卷为禅宗歌颂。”“百篇”应是诗词总数,与张序所言及诗、词的实际数目吻合。(如《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前七卷为七言诗16首、绝句64首、西江月12首,卷八有歌3首、绝句5首、西江月1首。)另外,《解题》载“末卷为禅宗歌颂”,《修真十书》本《悟真篇》虽是五卷,但“禅宗歌颂”之后多出12首《西江月》,与《解题》所言不同。 宋元时注释诸书均有第一组词,如《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卷七、《悟真篇注释》卷中、《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卷五、《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卷六等。 第二组《西江月》12首,出自《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此书仅见于明代白云霁撰《道藏目录详注》卷一,宋代未见著录,存于《正统道藏》。题作“翁葆光述”,似可认为是述张伯端之文,而非翁葆光自撰之词,这可能是《修真十书》据以补入《悟真篇》的原因。但道门著述中,有很多题为“述”,实际是“著”的,如《长生篇指要》题“回阳子林自然述”,《三极至命筌蹄》题“果斋王庆升述”,《还丹秘诀养赤子神方》题“西山许明道述”。更直接的证据是《金丹直指》题“永嘉周无所注述”,而自序云“余著金丹十六颂,直言性命之奥”。所以“翁葆光述”可视作“翁葆光著”,《悟真篇拾遗》是托名于张伯端。 至此可认定:“伪撰《西江月》十二首为平叔作”当属不诬,这十二首即《全宋词》所录第二组《西江月》。但伪撰者不是夏元鼎,而是翁葆光。 但仍有疑点,《悟真篇序》末段提及第二组《西江月》词:“及乎篇集既成之后……至于祖师有击竹而悟者,乃形于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今附之卷末。”翁葆光《悟真篇拾遗》所载即是“禅宗歌颂诗曲杂言”,正是“三十二首”(包括《性地颂》6首、《无罪福》1首、《三界唯心》1首、《见物便见心》1首、《圆通》1首、《随他》1首、《宝月》1首、《心经颂》1首、《人我又名齐物》1首、《读雪窦禅师祖英集》1首、《戒定慧解》1首、《即心是佛颂》1首、《采珠歌》1首、《禅定指迷歌》1首、《无心颂》1首、《西江月》12首。)“序”似乎可证《拾遗》所载是张伯端所作,果若如此,上述结论就不可靠了。其实,元代张士弘已有辨析,他在《悟真篇筌蹄》中说: 近世有辈妄人,伪作歌颂,记于此书之后,以瞽性命之学,如《读祖英集》《读参同契》等禅宗歌颂四十余篇,措辞殊甚鄙陋……今皆削去。文中所提“《读祖英集》”“禅宗歌颂”都在《拾遗》中。综合来看,《悟真篇拾遗》是伪作无疑。进而可知,《悟真篇序》末段文字亦是伪作。 上阳子云:“《悟真篇》诗词歌章,明示金丹之术,以全久视之道。”《西江月》词,作为诠释体道悟真的载体,与一般言情的小词不同。 第一,从内容上看,所言皆炼丹学仙之事。 紫阳自序:“其如鼎器尊卑,药物斤两,火候进退,主客后先,存亡有无,吉凶悔吝,悉备其中矣。”试举两首为例: 此药至神至圣,忧君分薄难消。调和铅汞不终朝。早睹玄珠形兆。志士若能,何妨在市居朝。工夫容易药非遥,说破人须失笑。 此首言“大丹之法,至简至易,虽愚昧小人得而行之,则立超圣地”。金丹不拘市廛京朝之间,工夫甚易,药物甚近,但得心居清净之地,损名利、绝嗜欲,即可为之。 雄里内含雌质,真阴却抱阳精。两般和合药方成,点化魂灵魄圣。 信道金丹一粒,蛇吞立化龙形。鸡飱亦乃化鸾鹏,飞入真阳圣境。 此首言药之神奇效用,“雄里雌,乃龙之弦气,汞是也。阴抱阳,乃虎之弦气,铅是也。二物交合,灵丹自生,吞入腹中,点化阳魂以消阴魄。一粒如黍,鸡吞蛇啖,亦化龙鹏飞入真阳圣境”。 第二,从修辞上看,多用比喻、象征。 《西江月》词有整体象征性。紫阳自注词牌:“西者,金之方;江者,水之体;月者,药之用。”“一十二首,以周岁律。”无名子注:第十三首词,“以象闰月”。把十二首词同一年十二个月、第十三首词与闰月联系起来,把金丹密旨、大道同天地万物、自然岁律结合起来,正具道法自然之精神。此种阐释显示出这组词鲜明的象征性。王世贞说:“张平叔作悟真诗歌,发明金丹秘旨。”元代戴起宗对《悟真篇》的象喻系统进行分类梳理,其《金丹法象》序云:“无名子于《悟真篇注》攒集金丹法象,比喻众名,可谓备矣。起宗推广裒集《参同契》及诸仙经论诗词,凡所假借天道、《易》象、人事、理物比喻金丹阴阳法象,分为七类,附于《悟真篇注》之下……”都基于此种理解。 从词作看,多借比喻以说理,如下面这首: 二八谁家姹女,九三何处郎君。自称木液与金精,遇土方成三性。 便假丁公煅炼,夫妻始结欢情。河车不敢暂留停,运入昆仑峰顶。 诵读数过,难晓其意。注解云:“二八,阴数也。姹女,即我之真气也,又曰木液。九三,阳数也。郎君,即我之阳丹也,又曰金精。二物交会丹田土釜之中,即成三牲也。丁公者,火也。夫妻者,铅汞,处于丹田土釜,逐日相交,夫妇欢情之火搬入丹田土釜中煅炼,铅汞受此符证,而生金液之质。复自尾闾直上泥丸峰顶,降下口中,徐徐咽归丹田土釜之中,长长如此运转不息,若河车之流转不已,化成金液还丹也。”原来,姹女、郎君、丁公、夫妻、河车、昆仑都是喻体,以人世显见显知的事物、关系,说明内丹锻炼过程,以显喻隐、以实喻虚,炼丹之理显豁多了。 第三,从效用看,可寻文解悟,传道浸广。 紫阳用《西江月》寓大丹之旨,期望播于人口,信众能寻文解义。“此《悟真篇》中所咏大丹、药物、火候细微之旨,无不备悉,倘好事者夙有仙骨,睹之则智慧自明,可以寻文解义,岂须仆区区授之矣。”无名子《悟真篇注释序》:“金丹之要,以二八真阴、真阳之物立为炉鼎,取先天之一气归斯炉鼎之中,变成一粒大如黍米,号曰太一含真。是以首立七言四韵一十五首,以表二八真阴真阳之数。五言一首,以表太一之一粒。……其运火之功有十月,并沐浴共有一十二月,又续添《西江月》一十二首,以应周天之岁纪。十月功备,胎圆而成,化为纯阳之气,故总吟成律诗八十一首,以象纯阳九九之数。……故上皆取金丹大旨,次序如此。若乃药物火候口诀皆寓意在歌咏之中,览者可寻文而解悟。自后传之浸广,文理颇有不同。” 从词调看,不少词牌与道教有关,如《女冠子》“咏女道士”。左洪涛先生《从词牌看道教对诗词的影响》专论此,可参看,兹不赘述。从词作看,道家词也起源很早,吕洞宾有《沁园春》词。入宋以来,道家以词言道者甚多,如张继先、陈楠、白玉蟾(葛长庚)、陈朴、何鉏翁、白衣道者、林自然、何蓑衣、韩仙姑、上清蔡真人、于真人等。至金元时期道门词作就更多,蔚为一宗。 综上所言,道家词自有渊源、自成一脉,它一直保持着自身的传统,没有被唐宋以来文人词完全融合、笼罩。对张伯端《西江月》词,也当如是观,不需完全依照文人词的传统去审视道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