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德经中智慧怎样算是道怎样算是德

 

古人的智慧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生活中是不是经常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和麻烦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可到了一定年龄后,这些事情就接踵而至的到来,也不和自己打声招呼,就这么来了,让自己一头雾水。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在很小的时候并不清楚,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的推移,自己便能感觉到,感觉到了什么呢?这就是我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观念,我们感觉到的便是“道”。

 

 

《道德经》中有一章写到“上中下三士”闻道,每种类型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行为,上士人一接触就毫不怠慢的行动起来,每天都进行自我反思,更正自我身上不好的地方,慢慢地成长自己,慢慢地壮大自己,慢慢地让自己跟上“道”的脚步,这是对于“根性”好的人而言。对于中等根性的人,我正是这样人,闻了“道”,想起来的时候才去用,记不起时就放在一旁不去理睬,这样的消极态度必然会让周边不正确的见解侵扰自己的“心”。对于最后一类人,他们当前悟性不好,根性不佳,不能明白什么是“道”,反而会去“笑”,哪里是笑得别人,笑的是自己呀!笑自己的无知,甚至连为什么要“笑”都不知道,老子说“不笑不足以为道”。

 

 

接着上面这个话题,我们来谈谈《道德经》中的“道”和“德”,我自己亲身的感悟。刚踏入这个社会,离开了父母的怀抱,独自一人面对着陌生的坏境,陌生的人群,无处是从,很迷茫。这个时候自发地想看看《道德经》,最开始也看不懂,不清楚里面说的什么内容,总感觉玄的很,很深奥,很晦涩,不知所云。

 

 

通过一些资料知道前三十七章介绍的“道”,第一章就解释了什么是“道”。道可道,非常道。如果能把这个“道”说清楚,用文字的方式解释清楚,那这个“道”也就不是“道”了。“道”是非常博大深远的,如果有人说他得道了,那么这个人肯定在吹牛。得道的人是怎样的概念,在我们民间人们的思想中,那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当然这只是民间的“幻想”。

 

 

看看古往今来的历史,有很多人是“得道”的,他们有没有那些神通广大的本领我不清,但我清楚他们能够明白自己的“心”,知晓自己的需求,从而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情,怎样做才能做到更好,这是我们清楚的事情。从历史的一些典籍中可以了解到这些事,就比如这本《道德经》。老子是明白了“道”,想通过一些文字语言,勉强把“道”的一些具体运用解释给我们听,让我们能够从中了解到一些关键点,然后自己去“悟”,去不断的完善自己。

 

 

“道”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不但是老子还有很多其他的人都在解释这个“道”。中国本土的文化就紧扣这个“道”发展,怎样去体现呢?就是我们说的“德”,“德”就是“得”,道德便是“得到”,这也不失一个理解方法。

 

 

儒释道三家正是“道”的体现,如果一个人学习这三家的学问,把其中关键弄清楚,那么你的“德”性有多少,就代表着你对“道”掌握了多少,这是一个简单的解释。当一个人明白“道德”之后,形体和精神能和谐统一发展,对自身而言会有更好地发展,这是真实不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