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西北道教论坛西北全真道传戒历史考述

       道教开坛传戒制度始于何时,我们尚不清楚。金大定十四年(1174)《中都十方大天长观重修碑》已明确提到,朝廷召“西京路传戒坛主清虚大师阎德源”住持中都十方大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 大同市博物馆发表的《大同金代阎德源墓发掘简报》,披露墓室中有“天长方丈老人”印一方。“天长”即中都天长观。阎德源的“天长方丈老人”印,可证实《中都十方大天长观重修碑》所言朝廷召阎德源住持中都天长观之事。据该《发掘简报》所载《西京玉虚观宗主大师阎公墓志》,阎德源(1094—1189),字深甫,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北宋宣和(1119—1124)中,为职箓道士,授金坛郎(道官名)。金灭北宋后,寓于西京路大同府玉虚观。金廷“屡赐师号,为羽流(指道士)之宗”。大定己酉年(1189)羽化,世寿96岁。阎德源是北宋时期入道的,可能并不属于全真教团。
       按道教内部说法,全真道龙门派祖师丘处机曾广传戒律,但后来的传人却改为单传秘授,直至清初第七代传人王常月,方始恢复公开传戒的做法。如《金盖心灯》载赵真嵩对王常月说:“昔我长春真君于元世祖时广行戒法, 流演太上清静律宝,心心相印,祖祖相传,皆守静默而厌有为,单传秘授,不能广行,是以羽流道侣鲜睹威仪,几不知元门(即玄门,清代因避讳改玄为元)有戒矣。” 《龙门心法》则载王常月说:“又想丘长春祖师,自从元朝说戒兴玄,到今四百年来,不行其戒。”
关于丘祖传戒的情况,我们只找到了一条历史记载。据《长春真人西游记》卷上载,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丘祖应诏西行,途中暂歇燕京天长观,于四月十五日“登宝玄堂传戒,时有数鹤自西北来,人皆仰之”。
      道门中尊奉丘祖赵道坚为“龙门正宗第一代律师”。赵道坚传法于张德纯。张德纯,号碧芝,河南洛阳人,得赵道坚传法后,栖隐华山,“肩荷律教有年”。北京玉清观全真道士房永谦于同治十三年(1874)所抄《玄都律坛威仪戒科全部》之《祖堂奉师法座》,称之为“第二代华山堂上德下纯碧芝张大真人”,显然是以华山为其传戒地点。
王常月于清初恢复公开传戒后,递传至第九代律师詹太林,大规模传戒活动又中断了。此后直至嘉庆十二年(1807),戒律传授又隐而不彰,可能存在着多个传法系统。而被后世尊为“龙门正宗”的这一支,自第十三代起,传到了陕西。据前引房永谦抄《玄都律坛威仪戒科全部》之《祖堂奉师法座》,第十三代至第十五代律师的称呼是:
第十三代太宁堂(陕西泾阳县嵯峨山云门宫?)上来下还却尘王大真人
第十四代通真堂(陕西蓝田县通真观?)上复下礼慧直白大真人
第十五代紫云堂(陕西韩城县象山紫云观)上本下焕香岩程大真人
北京白云观藏《龙门传戒谱系》有这三代律师的简历:
第十三代律师王来还,号却尘子,北京人。幼信东王公教,长大后西游关中,住玉泉洞玄真庵,继登华山,开阐教法。“得遇真人授以《太上律脉源流》。”“后有李大真人请至(陕西)泾阳嵯嵋山云门宫”, 开坛传戒。“时听戒者众,有白复礼者,诚笃纯朴,可任大事。故以历叙源流,付之以衍其续。”
第十四代律师白复礼,字慧直,号照图子,陕西绥德人。幼嗜道教,年十九即出家访道。于华山“受业于应诏道人伍子门下”。后“云游关内浴水观,名曰通真,遂卜居焉”,“至于乾隆丁巳(1737)开演百日法戒”。以法统付程本焕。闭关三年后羽化。
第十五代律师程本焕,号香岩,陕西龙门人。“幼栖(陕西韩城)紫云观,有学道志”,于是“卜象山修心炼己”。乾隆二年(1737)受戒,“于乾隆戊子年(1768)三月清明日登坛说戒”。付法于华山道士张本悟。
       由于法脉已传至陕西,故北京白云观在陕西人张合皓担任住持后,遂于嘉庆十二年(1807)从华山请来律师张本悟,重开白云戒坛。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载白云观祠堂中历代律师神位,第十五代有张本悟,号寿山。《龙门传戒谱系》误写作张本瑞,说他是山西代州人,出家于太华峰,未载其简历,详情不得而知。
陕西楼观台于道光四年(1824)所立《龙门正宗第一十六代昆山刘合仑衣钵塔铭》也提到了张寿山律师。该《塔铭》说,刘合仑号昆山,河南禹州人,“诣本州书堂山王母洞苏真人坛下,簪冠学道,求度世术。会寿山张律师同主书堂山,师(即刘合仑)演钵从游,燕履鹿车,遍历名胜。”张寿山律师羽化后,刘合仑为之建塔立碣,庐墓三载。 此《塔铭》所提到的张寿山律师,应该就是嘉庆十二年(1807)在北京白云观传戒的华山道士张本悟。
       在北京白云观恢复传戒之前十年,即嘉庆二年(1797),刘合仑就已被道众迎请至陕西冯翊羌白镇(今属陕西省大荔县)三圣宫传戒。嘉庆十一年(1806),刘合仑随张本悟律师入京,次年二月作为传戒大师之一协助张律师在白云观传戒。
北京白云观恢复传戒的具体操办者,是时任住持张合皓。
据《龙门传戒谱系》,张合皓(?—1807),字朗然,号怡轩,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人。年甫弱冠,即有出世意。三十二岁,父母相继辞世,遂入终南山,至郿县瑶上庵,拜道士李本善为师。后遇异人赤脚董(即董清奇,于嘉庆年间住持西安八仙庵)、赤脚石、赤脚李。“乾隆四十二年(1777)携李、董二师至京师,住白云观”。任知客十三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任住持兼监院。“迄嘉庆十二年(1807),阅十六载,习劳任苦,道行精洁,四方诸友欣然云集”。“为悯颛愚,往求贤哲,开坛演戒,说经,爰咨有众,询谋悉协”,于是派知客张本重往华山迎请律师张本瑞(应为张本悟),于十二月初六日至白云观,次年二月开坛传戒,得戒一百二十余人。
       张合皓是陕西人,故他可能对华山道教的情况比较熟悉。他决定往华山迎请张本悟来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是为了振兴白云观。据蔡永清于嘉庆十六年(1811)撰《白云观捐产碑记》,白云观自王常月传戒后,“又有王善人创构三清阁,规模宏丽。久之,金碧剥落,法众竛竮,清规渐弛。讯之住持张怡轩(即张合皓),则愀然曰:‘经费不给,钟版阒然者,且百年矣。乾隆末有两淮盐政全公名德,助产,岁得息六百金,合之旧日所出,可千数百缗。而羽流亦多至三百余众,其不给如故也。’余因与张师熟计,延得华山张律师,并大师刘合仑等凡八人来观,明年传戒,百日功成。”
据《龙门传戒谱系》载,张本悟传戒后,想起其师程本焕的遗嘱:“吾之戒律,将来兴化于北。”认为“今日之举,先数十年程师预知之,岂偶然哉”,遂遵程师之言,将龙门正宗法脉源流传授给张合皓。
       张合皓准备于嘉庆十二年(1807)九月九日开坛传戒,但至七月就羽化了。因此,张合皓实际上并未传戒。但因他曾任北京白云观住持,且由他恢复了该观的传戒活动,并已承继法统,故后世仍尊他为一代律师。小柳司气太《白云观志》所载北京白云观祠堂中所奉历代律师牌位中,即有“白云堂上第十六代律师上合下皓朗然张大真人”之牌位。
        刘合仑协助张本悟律师在北京白云观传戒事毕,即返回陕西。当年,奉升任四川总督常明之命,经理西安八仙庵。次年在八仙庵传戒。嘉庆十四年(1809)春,在京师善士蔡西林的资助下,重修周至县楼观台。该年十一月在楼观台传戒。(紫阳县显月观有一块嘉庆十六年的匾额,系庆贺该观赵本镜道长两年前在楼观台受戒。)该年刘合仑还赎回以前被当卖的土地270余亩,供以后传戒之资。晚年“自归三圣宫,听松歌桂,以自优游”。
        据载,嘉庆年间,刘合仑与其法子朱教先,先后在西安八仙庵传戒五次。
朱教先,号还虚,为刘合仑之受戒。嘉庆十三年,主持西安八仙庵传戒事宜,礼请刘合仑任传戒律师。嘉庆十四年刘合仑重修楼观台,朱教先任都管。事竟,即退隐别院。10余年后,楼观台又“风雨飘摇,金碧失色”。朱教先受邀重新掌理楼观台事务,“妥为筹划,募化善信”,“一切殿宇,尽为葺补”。
        在刘合仑和朱教先之后,陕西的传戒活动没有持续下去,后来就中断了法脉。直至同治年间,陕西道教宫观才重开戒坛。
       同治九年(1870),陕西汉中留坝县张良庙传戒,律师任永真。
       任永真(1798-1879),道派名义真,字起美,号信阳。辽宁铁岭人。年二十四,游京师,拜南极宫华山派道士李仁贵为师,得派名义真。道光六年(1826)至白云观,从张教智受戒,得法名永真。中年涉历四海,遍谒名山洞府。后栖踪于西安八仙庵。道光十九年(1839)陕南紫柏山张良庙道众闻其名,延请任住持。时该庙香火地多为俗人侵占,任永真通过数载诉讼,终于收回庙产。旋即化缘扩建庙宇,定为十方丛林。咸丰十一年(1861)受沔县知县特谕,接管该县武侯祠。同治六年(1867),北京白云观遣使送信,让任永真去接龙门正宗法卷。任永真接法卷后,即拥有了传戒资格,在传戒谱系上的法名为任圆真。同治九年(1870),任永真开坛传戒,受戒59名。光绪二年(1876),任永真在张良庙再次传戒,受戒百余人。
       同治末或光绪初年,西安八仙庵监院刘永镇请来律师张宗璿传戒。
刘永镇,号定中道人。山东忻州费县人。38岁在辽东铁刹山云光洞出家,后游终南山。同治(1862—1874)初年任西安八仙庵监院。时八仙庵遭受兵燹,“半成劫灰”。刘永镇募缘重修。又不惮跋涉,赴南阳玄妙观请来张宗璇律师,于八仙庵开坛传戒。“绍还虚(朱教先)之遗轨,续长春(丘处机)之心灯”。
       张宗璿(1812-1887),法名圆璿,字耕云,号云樵子。山东福山县人。29岁中道光庚子(1840)科举人。32岁到崂山上清宫出家为道士。后于扬州天宝观开立十方丛林,道众云集,玄风可观。不料兵荒扰乱,遂转至南阳玄妙观。吕永震方丈举荐其为监院。张宗璿“乃创乃因,而玄妙观之盛乃与白云〔观〕等”。因在南阳率众协助清军抵抗太平军和捻军入境有功,于同治六年(1867)获清廷颁赐明版《道藏》一部。同年,白云观道众请其任该观方丈,并开坛传戒。“凡传戒者五(应指五处),得度者共四千七百六十有三人。”
       刘永镇从张宗璇嗣法后,于光绪六年(1880)在八仙庵传戒,受戒104人。此次传戒的大师还有王合源、辛阳纯、梁永禄、刘本成、□明智、田合祥、曹理阅、李是成、蒋理文、李教祥等。
       光绪二十八年(1902),张良庙道众请成都二仙庵方丈阎理和赴该庙传戒。传戒分两期,第一期受戒15人,第二期受戒25人。
       阎理和,道派名永和,字笙喈(一作笙阶),号雍雍子。四川崇庆州人。十余岁时,父亡,遂出家修行。自称“儒林之弃材”。光绪十八年(1892)嗣法于宋慧安律师,任二仙庵方丈。光绪二十一年(1895)传戒,戒期一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再次传戒,戒期缩短为半年。并拟定以后每年九月份开坛传戒。阎永和在二仙庵传戒总次数不详。任二仙庵方丈期间,发起重新刊刻《道藏辑要》。
       光绪三十四年(1908),西安八仙宫李宗阳方丈传戒。
       李宗阳(1856-1939),又名理然,法名至然。号抟虚道人,又号涵三子。河南济源人。生于咸丰六年(1856)正月十九日。幼随叔父习商于南阳石桥镇。未及成年,一日于大雪中晨起,遇异人,遂至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出家为道士。旋赴嵩山石室,一载。复入华山,潜养术。博览三教经书。后赴北京,从白云观方丈高仁峒受戒。嗣返南阳,偕老母至陕西。李宗阳住西安东关八仙庵,在庙外租小屋供养其母,以孝敬闻名远近。两年后被推举为八仙庵监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逃至西安。慈禧曾赴八仙庵进香,李宗阳奏对称旨,获赐玉冠、紫袍,八仙庵被敕封为“万寿八仙宫”。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宗阳在八仙宫开坛传戒。
       宣统三年(1911),汉中张良庙傅宗溎方丈传戒。
傅宗溎(1856-1924),法名至溎,号莱宾,四川阆中人。幼习儒书,初试下第,即不再热衷科举,广读诸子百家之书,涉猎于三教九流之籍。慈母去世后,遂负笈云游,访道求师。至紫柏山,遇柴明玉方丈,遂执礼。未几,柴师羽化,傅至溎继任方丈。“讲经说法,扬道教于大千世界;临阁飞宫,兴建筑于左右园庭。”光绪二十八年(1902),傅宗溎请成都二仙庵方丈阎理和至留侯庙开坛传戒。获阎理和传法后,傅宗溎于宣统三年(1911)在张良庙开坛传戒。
       四年(1915)或五年(1916),西安八仙宫封圆智方丈传戒。
封圆智,法名理智,原为兰州金天观道士。大概是元年八仙宫原方丈李宗阳应请赴南阳住持玄妙观后,八仙宫道众迎请封圆智来任方丈。二年第266号《秦中公报》载封圆智为陕西道教总会正会长。互网上有封圆智传戒的《登真箓》,从戒子穆宗仁年六十二岁,生于甲寅年的情况推断,甲寅年应为1854年,传戒则应在1916年(如虚数则在1915年)。
       十四年(1925)、十五年(1926),汉中张良庙熊至阳方丈两次传戒。
这两次传戒,见日本学者吉冈义丰所记。熊至阳,号纯九,四川渠县人。性行淳朴,沉静少言。入道后,喜读《方壶外史》,恒力行《功过格》。二年(1913),闻张良庙傅宗溎方丈法席盛化,遂径来参礼。十三年(1924)傅方丈羽化,众推熊至阳继任。其时张良庙处境较以往百倍困难,幸赖熊至阳推诚布公,爱众亲仁,凡所事为,皆求合乎天理人心,故虽历诸艰辛,而玄纲未坠。十四年和十五年两次开坛传戒,受戒者分别为7人和35人。十七年(1928)五月羽化。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王岗副教授在《甘青民族地区道教考》一文中,注意到有资料说甘肃临夏万寿观,同治初年,曾有一位汪真人(龙门派第十六代合字辈,名不详)在该观传戒,戒子有魏教诚等。这条资料出自张质生(1858-1958)所撰《补修双城龙头山大庙记》,收入王崇宁主编的《甘肃临夏万寿宫》一书。关于汪真人传戒之事,尚需找到更多的记载,才能弄清楚。
       另,任宗权道长说:“明清之际,景福(山)盛于龙门。有北京白云观十方丛林刘大律师者,乃景福法孙也,回山登坛,说法传戒,牒度全真千余百人。”我曾向任道长请教,他说景福山有碑刻。我未曾至景福山,此事尚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