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是一座历史古城,地名多风雅有意。但并不是简单的好听而已,其文化就非常值得品味。比如,西安明清城墙角外向南北伸出有四条大街,分别为太白、太乙、太华、太岳四路,这其中的名称就和道教文化息息相关。
西安城墙西南城角外向南的大街叫太白路。太白,《史记》中载“太白者,西方金之精,白帝之子。”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一部分,是道教名山,为“玄德洞天”。据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说,汉成帝的时代,太白山已有太白山神祠。
太白山太白庙道观
旦逢关中大旱,皇帝便遣使至太白山祈雨。后代为避免路途遥远,就在城西南角建立了太白庙,这条路延伸至南的路遂叫太白路,也暗指此路也南通太白山。据西安八仙宫《慈禧碑》记载,光绪二十六年春,关中地区少雨,慈禧因在陕避难,便派官员到太白山求雨,果真降下甘霖,滋润了土地。
八仙宫《慈禧碑》,记载着光绪二十六年西安官员太白山求雨灵应
太乙路
西安城墙东南城角向南为太乙路,因直对太乙山(即终南山),故名太乙路。 太乙即“太一”,原是古代天文学中的星名,王逸注《九歌》说:“太乙,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东,故云东皇。”后成为先秦两汉民间信仰的最高神明,奉为上帝。道教吸收了太一信仰,把太一哲学化,看为永恒不变的法则,即“道”,或宇宙的本源。
西安城墙东南城角
道经中有“太乙”或“太一”二字者有很多。以秦皇汉武时期天界之主的太一神,神格为最高。汉武帝曾多祭太一神,《资治通鉴》载:“武帝元封二年,冬十月,武帝巡幸至雍,祭祀于五畴;回长安后,祭祀太一神,并叩拜德星”。而其中最为人熟知信奉的即为 太一救苦天尊(或为太乙救苦天尊),太乙救苦天尊为元始天尊所化,是九阳之精,是先天之大神。太乙救苦天尊以救苦为神名,也象征着道之太极生化万物,养育群生的慈爱德行。
西安太乙宫道观
太华路
西安城墙东北城角向北一条街道叫太华路,古代由此路以至华山。华山又叫“少华山”、“太华山”,为道教五岳之“西岳”、“第四洞天”,是道教名山。关于太华山名字的由来,最早见于《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徐霞客记载“北望太华,兀立天表。东瞻一峰,嵯峨特异”。
华山玉泉院道观“太华独尊”匾额
太岳路
西安城墙西北城角通向北方的路现在叫星火路,但之前都叫太岳路。因此路面向宝鸡吴山,吴山也被称作“泰岳”、“吴岳”、“岳山”,是炎帝后裔太岳部族发祥之地,是我国祭祀炎帝、黄帝最早的地方。
宝鸡吴山道观
太白、太乙、太华、太岳这四条大街是一组极具道文化的名称,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直至中此四路被改名为援越、红旗、燎原、星火四路,1979年,其他三条街道都相继恢复原名,唯独将星火路留了下来,“太岳路”这个名称便成为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