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是过去也是未来

   《道德经》是道家思想发展到高峰阶段的代表经典,高峰也意味着衰败的开始。老子在发出 “ 大道隐去 ” 的悲叹后,便离开中原,消失了。中国历史也开始了从先秦诸子 “ 百家争鸣 ” 到秦皇汉武之后的 “ 百家合流 ” 、高度一的中央集权社会。  人类社会的发展显然是不可逆转式的,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但这种前进是永远可持续的,还是有它的一个终极结点,或者是在某一天戛然而止? —  这种追问似乎既无意义又杞人忧天!但实际上,这其中包含着一个隐秘而又显然的, “ 不可为外人道也 ” 。 老子的 “ 道 ” 也一样。老子的 “ 道 ” 是一种混沌的状态,是一种原始秩序,是一种自然而然,是一种无知无觉, “ 如婴儿之未孩 ” 。孩子长大了, “ 道 ” 就破了,一旦 “ 道 ” 破,道就不再是 “ 道 ” 。
    在人类之初,人和自然万物同体一道之中,生生死死,自然而然,那时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 “ 道 ”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仅此而已。人类自我意识觉醒后,有了社会的雏形,在权力、名利、的意识还没有现在这样浓烈时,出现过尧舜禹时代的禅位和天下为公。那是一个无 “ 道 ” 的道时代,那时的人是无我的,天下是真正的为公。  在人与自然争取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自身的意识和潜能不断被激发,生产力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明,思想文化的成就,使人有了野蛮与文明、落后与进步、丑陋与美好等是非标准。为了执行这些自以为是的标准,便有了礼和法。这些礼和法被称为 “ 道义 ” 、“道德”、“道法”、“道理”、“公道”等,看起来头头是“道”,但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人便开始离真正的 “ 道 ” 越来越远,也离自己的根本越来越远。“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 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真正讲礼义的时候,混乱就开始了。治的时候,混乱已不可遏制了。  “ 道 ” 既然已被打破,便不得不说。在这 个背景下,老子写出了他的五千言《道德经》。老子虽然一吐为快,但他知道这个 “ 道 ” 揭开了便不再是 “ 道 ” ,真正的 “ 道 ” 已不可再回来,因此,写完《道德经》,他便悄然消失,不知所终。对人类而言,发展是一个奇怪而难堪的命题。人能超越万物走出一条貌似上升的发展之路,这本身就很奇怪。想当初,和人类同样居住在洞穴里的老虎和兔子们,几千年来竟然没有发展出一个高级的老虎社会或兔子社会!这是人类的奇怪还是老虎和兔子的奇怪呢?当然,发展就发展了,有很多理由会支持人类要不停地发展,但难堪的是这样所谓的发展似乎是“ 道 ” 又不是 “ 道 ” 。一方面,只有发展,人类才可以摆脱自然原始力量的威胁和束缚。这一阶段,发展是 “ 道 ” 。可另一方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就变为反向的掠夺和破坏,包括环境,包括人心。这个时候,发展是“非道”。一旦由 “ 道 ” 变为 “ 非道 ” ,发展就是一条自我消灭的不归路。这就是那个隐秘而又显然的。 “ 非道 ” 的发展没有标准和底线,只不过是人在互相比较中凌驾、主宰、占有等的无限膨胀!老子说: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常使民无知无欲 ” 等。 “ 无知无欲 ” 就是 “ 道 ” ,或者说就是道的最佳状态。譬如婴儿什么都不懂,只懂得吃喝啼哭,但殊不知这个时候正是他人生中身体各项机能最佳和意识感觉最幸福的时刻。在人类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老子说要 “ 绝圣弃智 ” “ 绝仁弃义 ” — — 别吹嘘谁是圣贤,别标榜谁讲仁义道德,也别提倡那些聪明才智和所谓的功成名就。
    这些看起来堂而皇之,其实都是虚假和错误的导向,都脱离了人生的原本,要远离和抛弃。   “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天和地才是真正的 “ 道 ” 的精神的体现。在天地眼里,万物一视同仁,无亲无疏,无远无近。天地给万物以同样的待遇,护它也不是因为爱它,杀它也不是因为恨它;既不因弱者之弱给它以扶持,也不因强者之强大它以压伐。在激烈竟争、优胜劣汰的生死面前,天和地不带任何感彩,无爱无恨,更有人类那些仁义道德的标准,所有动的、静的、活的、死的等等一切,都只不过是一个个无生无命无来无去的稻草人而已。“天地不仁”,实则是天地有大仁。真正懂得 “ 道 ” 的圣人也和天地一样,对待百姓以无心无意无我无他为大仁。 婴儿总要长大,人不能整天光坐在那里“ 无知无欲 ” 。所以人类必须起身往前走,走 — — 不停地走,这就是发展。
   人长大了就再也回不到无忧无虑的童年,走得太远了也许会迷失回家的路。回不到过去的时光,又找不到未来的方向,恰如被打破的“道”,“道”已无“道”。“道”已无“道”,就成为 “ 非道 ” ,在 “ 非道 ” 之道上行驰,有谁知道究竟是要往哪里去。   在老子的“道”里,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用原始低级的工具辛苦耕作,有限度地从自然中获取所需;没有先进的技术和聪明的智慧,也没有什么道德礼义,没有国家的概念,能互相望见袅袅升起的炊烟,听见鸡犬唱鸣的声音,但却不互相冒犯争斗;人安静地生活在某一个地方,从来不想探究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吃饱了就同儿女在草地上玩耍,有人死了就哭嚎着把他埋葬 —  这是多么自然祥和的画面!
    可是,这不正是我们人类几千年间用无数的战争和全部的聪明才智奋斗过来的那个时代吗?我们用尽全部的力量要改变那种低级和简单的文明,追求如今天甚至明天那样更高级更辉煌的文明,可站在今天辉煌之上,回望昨天的那些简单和低级的忆像,哪一个更让我们安静,哪一个更接近我们的本性,哪一个才是容纳生命的真正家园呢!
     老子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老子的 “ 道 ” 没有离去。 “ 道 ” 不在你的心里,不是你想像的那样,也不随你而变。 “ 道 ” 在身外,在万物之中,并且亘古不变,就看你知 “ 道 ” 不知“ 道 ” 。今天的我们不至于也不可能再回到 “ 结绳记事 ” “ 老死不相往来 ” 的年代,但不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一定要明白,老子的 “ 道 ” 给我们揭示的是根本,也是未来。如果来不是老子道中所揭示的那样,那未来只会是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