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教的人生态度及其现代意义

道教中的人们始终认为“仙道”离不开“人道”,而“人道”是“修仙道”的基础。 清代著名道王长岳说:“欲修仙道,必先修人道,未修人道,则仙道远矣”。 清末道士方士黄尚云:“道在于礼义,德在于心,不可独坐练功,以求丹药。” 只有履行好做人的社会责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道德高尚的人,才谈得上修仙成道。 道教反复强调,只有对社会做出了很多贡献、积累了很大功德的人,才有资格成仙。 《老子香儿传》说,欲长生不老者,应“修行百行,行诸善事”。 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规定得更具体:“人若欲在地上成仙,应立三百善行;若欲在天上成仙,应立一千二百善事”。 ……‘如果你所积累的善行没有完成,即使服用仙药,也没有任何好处。’ 卢秀晶的《桃门客略》说:“救天下百姓,扶弱济弱,三生得过。现在及未来。” 张伯端的《乌真篇》云:“修德八百以上,积阴功三千以上,就能平我一切亲人的怨气,就满足神明的本愿了。” ” 他还告诫修行者:“如果不积累修行、修行,阴德就会被一群恶魔作为障碍所驱使。” 景明派更宣扬“忠孝”,要求“得景明法者,应尽力助事”。 金元时期形成的全真道教的宗教修行,分为内部“真功”和外部“真修”两个方面。 “真功”是指修心、修内丹,“真修”是修道济世。 可见,人间与天地合一,以积德为仙道之本,是道教的一贯主张。

上一篇上一篇:道教如何养生

下一篇下一篇:道教经典道教与儒家_道教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