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家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道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道教是百家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流派之一,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要了解道家教育思想,我们首先要认识道家的两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

教育工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尔,名丹,字伯阳,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道家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百位历史名人。 思想著作《道德经》(又称《老子》)在全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道家人物_道家典籍_道家经典人物

庄子:姓庄,名周。 相传他是战国时期宋朝人。 他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教代表人物。 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是庄学的创始人,着有《庄子》一作,其中《逍遥游》、《齐物论》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代代相传的名著。

道家人物_道家经典人物_道家典籍

道家教育思想

在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儒家教育思想一直是教育者学习的主流,而道家思想似乎与教育关系不大。 确实,在老、庄代表人物的发言中,直接涉及教育问题的内容很少。 然而,道家思想与教育规律的融合并不是体现在一个字面上,而是隐藏在更深层次的含义中。 ,对古代乃至当代的教育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以自然主义教育为价值取向

老子说:“人从地,地从天,天从道,道从自然”(《老子》第25章)。 老庄哲学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宇宙运行的一般规律。 “道常无为而无为”(《老子》第三十七章)这是“道”的根本特征。 所谓“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不轻举妄动; “无为”是“不作为”的结果。 只要顺其自然,任何事都可以做好。 道是万物之源,纯然自然,通俗易懂。 一切都是它自己的事。 教育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自然个性,让教育的对象能够是怎样的,怎样的,而不必过多干涉。 教育者的主观价值预制使得教育主体在这种主观框定的价值模式中迷失了真实的自我。 顺应自然、生生为本,是道家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

(二)以培养“圣人”为教育目标

“圣人”是道教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人格。 与儒家所推崇的“宽惠民而能济众”的圣人(《论语·永业》)和墨家所信奉的“从事仁义”(《墨子归义》)的圣人不同,“道教所追求的“圣人”,是一个性情专一、逍遥自在、心空空灵、远离一切欲望的清白之人。 人之初,与“道”合一,安静而弱小,无欲无为。 然而,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加,人的内心变得复杂,欲望和私利纷至沓来,与“道”不同。 朝相反的方向走。 道家教育思想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洗去后天的尘埃,使教育对象始终保持本心,保持一颗纯洁无邪的心。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人所厌恶,故不及道”。 (《老子》第八章),水最能代表“圣人”的品格。 它不争它,也不抢它,而是用来它的。 你自己的个性默默地影响着你周围的世界。 虽然你“什么都不做”,但你“做了一切”。

(三)以“行教无言”为教育方法

为了培养“圣人”,老庄提出了“无言之教”的教育方法,要自然地、不留痕迹地达到教育目的。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与其不断地对教育目标下达指示而造成延误,不如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目标,就像:“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变’;我喜清静,则民正;我无为,则民富;我无欲,则民淳朴。’”(“ 《老子》第 57 章)。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知道一切都应该顺其自然。 教育对象有其自身的性质。 教育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来进行。 教育对象不应制定相同的规章制度。 同时,教育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内在的发展趋势。 教育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些规律,教育活动不能凭主观好恶随意改变,所以“不要说什么”。 但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发挥引导作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成为他们应该成为的人。

来源 | 本文根据以下信息编写:

孙培清. (1997)。 中国教育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焦忠惠. (2008)。 老庄比较研究。 (博士论文,山东大学)。 张勇. (2000)。 论老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8(001),153-156。 唐少廉、陆熙辰。 (2005)。 “事无为而为,教无为而言”——道家教育思想的当代理性解读。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30-35。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上一篇:道士称谓

下一篇下一篇:道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