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解密道德经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自古都是“流量社会”,谁能得到更多的民心,获得更多的人支持,谁就会在权力和利益的争夺中胜出,成为“人上之人”。获得一县之民心,就可以做县令;获得一国之民心,就能做国君;获得天下之民心,就可以成为帝王,君临天下。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人心呢?是通过强有力的军队,还是富甲天下的财富?其实,明白老子《道德经》里的一句话就够了。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孙子兵法》中讲,擒贼先擒王,取得天下的关键是什么,就是“执大象”。这里的“大象”可不是瞎子摸象中的那个长着长鼻子大耳朵的大象,而是“道”的指称,代表的就是天地间的大道。

 

 

为了解释“道”这个概念,老子用过很多“大象”。比如《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象帝就是个很宏大的“象”,它是指主宰万物的宇宙,而宇宙是由“道”所催生的,道才是一切的根源,所以老子说它先于“象帝”而生。

 

 

老子还把道比作水,《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他认为水世间最接近道的事物。

 

 

自古天下,有道之人取之,也就是“执大象”之人。所以我们看到,周文王是一个得道之人,即使他不愿意做霸主,不愿意做帝王,但是天下的百姓都愿意归附于他,他虽然没有推翻纣王,但他自己就是无冕之王,是真正能够执掌天下的“天之骄子”。

 

 

再比如汉代末期,董卓之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上汉朝皇帝还在,但是汉朝气数已尽,真正执天下之牛耳者乃是曹操,皇帝不过是一个摆设。因为小说《三国演义》的塑造,很多人以为曹操是一个奸诈的小人,其实历史上的曹操,也是一个有能力掌管天下的人物,至少当时全天下大部分人心在他这边。

 

 

 

 

“乐与饵,过客止”是什么意思呢?“乐”是指好听的声音,“饵”是好吃的食物。这里是指如果皇帝是以好吃的东西好听的音乐来笼络人心的,人民不过是你的过客,即便是建立了国家,也是人心涣散,很快就会走到末路。

 

 

就像我们每个人交朋友,如果你的好朋友都是请吃饭K歌的时候才来见你,那不过是酒肉朋友。《中说·礼乐》中说:“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以什么样的方式聚拢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人。

 

 

同时,老子也曾说过,五色令人眼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些都会让人变得更加贪婪,从而距离大道越来越远。

 

 

三国时期的董卓,就是以恐怖政策统治人民的,朝堂之上,他打一个喷嚏大臣都吓得颤抖。他收买吕布也是以金银珠宝和赤兔宝来笼络他,所以最终王允一个美人计,用一个女人就能让义子吕布反目,令他的帝国图本瓦解,忽喇喇大厦倾。

 

 

美苏争霸时期的苏联也是以强力强行将各个邦国粘合在一起,其实经济上并没有强有力的结合,经过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拖垮了经济,超级帝国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所以,正如《孟子》中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

 

 

 

 

最后一句怎么理解?“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道的出口”这里是指道的具体表现,也就是道的形式。它绝不像重口味的食物和视听觉上刺激那样民众,如果说“道”是有味道的,拿它就是“淡而无味”的,不温不凉,没有刺激性气味。

 

 

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儒家向来是入世的,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它的味道是甘甜的、是欢乐的;佛家是讲究超脱的,所以它总是在讲“苦”,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都是苦;而道家讲究回归本源,原始的“道”就是谈而无味,听之不闻,视之不见。

 

 

但是万事万物得之以伸、得之以养,得之以成,且用之不盈。

 

 

所以,欲戴皇冠,必承其重。如果你想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就得有容纳天下的心胸,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