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纯阳子吕洞宾

吕洞宾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 、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 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为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 中府永乐镇(今山西芮城县,现芮城县有纪念吕洞宾的道观-永乐宫)。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 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 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 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 “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 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传说他在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羽化之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 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 “观”。元朝初年,全真派在政府的支持下,在原有的“吕公观”基础上 ,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 ,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 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 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 。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痕迹。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 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迹。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 ,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所谓“吕洞宾三戏白牡丹 ”(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 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 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失意知识分子的神仙代表。吕洞宾传说的这些特点是在 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积淀,使得这类传说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

南宋初人吴曾所撰的《能改斋漫录》卷十八中,记有吕祖自传。据说吕洞宾曾自言:“世言吾飞剑取人头,吾甚哂之。实有三剑,一断无明烦恼,二断无明嗔怒,三 断无明贪欲。”

民间流传有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度铁拐李岳、飞剑斩黄龙等故事,吕仙形象广泛深入民间。妇孺皆知。宋代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代封为“纯阳演正 警化孚佑帝君”,后世又称“吕纯阳”。王重阳创立全真道后,又被奉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称他为“吕祖”。全国各地广建吕祖祠庙,岁时祭祀,至今香火不断。相传吕祖诞辰为农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于此日设斋醮以志纪念。吕祖著述甚丰,如《吕祖全书》、《九真上书》、《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