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老子道家创始人

道家经典短句_道家语录短句_道家经典语录

道德经

老子(约公元前580年—公元前500年)生活在春秋时期。 原名李二,字伯阳,号老聃。 河南周口鹿邑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传老子的母亲九十九、八十一年吃了杏子就怀孕了,从腋下生下了老子。 他生来眉毛白,胡须白,所以被称为老子。 老子曾任周朝都城洛邑图书馆史官(相当于现任国家图书馆馆长)。 晚年,他牵着青牛西行。 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函谷关主帅易熹得道,一路西行至玉溪(今陕西周至县)。 他看到这里山水环绕(中南山田峪河),山峰起伏。 于是他在此驻足,扎草盖楼,练经,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又名《道德经》,或《老子》、《老子五千篇》)。一直流传至今。 老子曾经写经的地方,现在叫楼观台。 藏有历代文人墨客题刻碑刻300多块。 历史上被誉为道教发祥地。 老子成仙后,葬于距此8公里的西楼关。 现存老子墓。 老子博学多才。 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祭奠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化身。 关于老子的名字,历来有不同的说法。

道家语录短句_道家经典短句_道家经典语录

老子

《庄子》称他为老聃。 内篇《德崇赋》,外篇《天地》、《天运》、《田子方》、《知悲行》等,均以老子为前身。 这是战国中后期道家所写的《老子》。 秦汉时期成书的《礼记》,在“曾子文”篇中,也把老子视为与孔子同时期的一位懂得礼法、遵守礼法的长辈。 《史记·老子韩非传》一般将老子描述为道士,其中老来子、太史旦等名字混杂。 “在楚,老来子”。 可见老子和老赖子是两个人。 至于太史丹,司马迁说,老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有一个周太史丹,遇见了秦献公。 清代至近代学者王忠、梁启超研究老子与太史旦的血统,认为老子就是战国时期《道德经》的作者太史旦。 也有学者认为,“老”可能是老子的姓氏或姓氏,而他的名字是丹,所以被称为老丹。 他们指出,《庄子天下》曾概括老聃的学说,《吕氏春秋不二》又被称为“老聃归柔”。 这个名字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老聃就是老子。 但《道德经》说“夫礼弱,以致乱”,与孔子向老聃求礼的传说相矛盾。 《道德经》中有些词句是春秋时期不能出现的,比如“万车之君”。 当时还没有万车大国,战国以前的作品中也没有; 其他文本中也存在类似情况。 因此,《道德经》这本书是否是老聃所写就存在疑问。 当今学术界很多人认为,老子可能生活在春秋末期,但《道德经》却成书于战国时期。

然而,对老子哲学的讨论只能以《道德经》这本书为依据。 《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初期。 有人认为,它基本上是对春秋时期老聃思想的描述,后经后人加工和补充。 关于《道德经》一书的作者,学术界存在很大争议。 韩非认为是老丹,司马迁指出也可能是太史丹,但后来很少有人说。 还有人认为李二和老聃不是一个人,我是李二,不是老聃。 学术界普遍认为老子就是老聃。 据近代学者高衡考证,老聃亦是《左传》中的老扬子,这是可以解释的。 自汉初推崇黄老以来,历代对《道德经》的研究和注释数量仅次于《论语》,有六七百处注释。 关于《道德经》的性质,有人说它是一本“兵书”,也有人说它是一本“南书”,即政治统治理论的书。 这恰恰表明这本书是一本可以应用于各个方面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中最高的哲学范畴是“道”。 “道”本来是一种具体的道路,但在老子之后,它成为表达人们做事的客观规律和原则的哲学概念。 当时的思想家主要关心的是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广泛谈论“天道”、“人道”、“治国之道”、“治国之道”。使用军队”等等。 《道德经》的伟大成就,就是将这些特定领域的“道”概括为没有具体规定的普遍“道”,并从多方面阐释了“道”的性质和内容。 老子说,道是无形的、无形的、无形的,与具体的物体有本质的区别。

他认为具体事物有美与丑、善与恶、“长与短、高与低”等对立面,而道则没有对立,“融为一体”。 万物有生有灭,“万物皆归其本”,故“无常”; 而道是“常”的,永恒存在的。 他反对人们争取胜利、追求力量的斗争。 他还认为,具体事物必须转化为它的对立面,“善者化为奇事”,“善者化为妖怪”,“福所依之处有祸,祸所在处有福”。 人只有得道,才能永生。 看了好久。 得道之人,应该减少像无知婴儿一样对欲望的追求,“不言不语”,“无所作为”。 这样既能保全自己,免众人战乱,又能治理好天下。 但人们长期被具体事物所迷惑,不知“物强则老”,这是不道德的。 不遵循道的人很快就会灭亡,所以人应该像水一样,甘于弱小,不求任何东西,不与人争论。 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同居”的政策,曾将老子的“无为”思想奉为信条; 魏晋时期,政治混乱,战乱频繁,让玄学家们感到人生无常,也纷纷向《道德经》寻求慰藉。 《道德经》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历史上形成与儒家相对立的道家学派的主要著作。 《道德经》有多种版本,其中较著名的有和尚公注本、王弼注本、唐代傅羿的《老子古本》等。 目前流行的版本有和尚公主版和王弼注本。 顺序是“到片”在前,“德片”在后。 1973年,马王堆汉墓中发现帛书,《德篇》在先,与《韩非子》引用的句子顺序一致。

《史记》称道家为“道德家”,并记载“故老子着其上二章,言道德之义”。 看来司马迁看到的《老子传》还是把《桃篇》放在第一位,也许应该是吧。当时该书有两个版本,顺序不同。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其内容主要见于《道德经》一书。 他的哲学思想和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仅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两千多年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思想。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共同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大源泉。 老子还因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 老子思想为庄子所继承,与儒家思想和后来的佛教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从《神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仙人”。 《道德经》一书也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 该书有1000多个外文版本,是被翻译成文字最多的中文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