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总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中国化方向,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支持宗教界对宗教思想、教规教义进行符合时代进步要求的阐释,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影响。这是对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发展,蕴涵着丰富的理论政策内涵,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和贯彻落实。其中“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用中华文化浸润我国各宗教”的工作要求,尤其需要我们积极破题、认真研究。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宗教工作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引导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根本要求,对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影响至关重要。引导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必须用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引领我国各宗教。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的根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个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它的高度凝炼和集中表达。中国思想、中国精神的深层内涵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层内涵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层内涵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公民。用中国思想、中国精神引领宗教,就是用“三个倡导”转化宗教,使我国各宗教的信徒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支持者、自觉维护者和积极践行者,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促进者。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是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铸魂工程。从诞生之日起,敌对势力就没有停止对主义的敌视和破坏。《党宣言》一开始就说:“一个幽灵,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都联合起来了。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敌人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持续一个世纪的“神圣的围剿”转化为持续半个世纪的“自由世界”对“集权社会”的冷战。为了赢得冷战胜利,西方敌对势力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渗透的重点转向中国。陈云同志1990年4月在给同志的信中指出:“最近看到几份有关宗教渗透日益严重,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披着宗教外衣从事反活动日益猖獗的材料,深感不安。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历来是国内外的一个惯用伎俩,也是某些党领导的国家丢失政权的一个惨痛教训。现在是中央应该切切实实地抓一抓这件大事的时候了。”当前,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不断加剧,呈组织化、系统化、精细化趋势。西方敌对势力利用教实施所谓“金字塔工程”、“松土工程”、“断桥工程”,推动中国“福音化”,企图变中国为世界上最大的“牧场”。集团披着宗教外衣,标榜所谓“中间道路”,兜售“大藏区高度自治”,真实目的是国家,其背后同样有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积极应对打着维护“宗教自由”旗号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当然要运用法律武器,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加强宗教治理、促进宗教和谐,同时也要运用思想武器,以中国精神加强思想引领,引导宗教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抵御敌对势力价值观渗透的思想长城。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是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影响的迫切需要。冷战结束以来,全球恐怖活动升温,从北非到西亚、南亚,形成了恐怖活动的弧形地带。近年来,中亚地区“三股势力”十分活跃,我国新疆正处于这一弧形地带当中。“三股势力”蛊惑群众搞暴力恐怖活动,基本手段是宣扬宗教极端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是把宗教信仰极端化、化的一种社会,实质是打着宗教旗号从事暴力恐怖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开展反恐怖、反斗争,既要重视“外科手术”式的随时清理,也要重视干部群众“免疫能力”的持续增强。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去极端、反斗争,对争取人心、筑牢长治久安的根基具有决定性作用。宣传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帮助信教群众增强“五个认同”,就是在思想宣传文化工作中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的对症药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战略任务,对于引导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三大主题,引导宗教界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使“三个倡导”的基本内容与教规教义阐释相结合、与宗教人才培养相结合、与集体宗教活动相结合、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是党同宗教界建立统一战线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宗教界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必须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增强他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引导他们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融入各宗教的教规教义、宗教活动和广大的日常工作生活之中,坚决防范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自觉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影响。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党民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些目标必须通过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制社会来实现。在宗教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必须坚持维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必须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坚持对涉及宗教因素的问题具体分析,严格按照事情本身的性质处理,防止鱼目混珠、偷梁换柱。
深入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在宗教界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融入到宗教思想、宗教道德和教规制度建设中,使之在我国各宗教中具体化、制度化,成为广大信教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