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子,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道家。 事实上,所谓道家是以老庄理论为中心的学术流派。 其学说形成于先秦时期,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
众所周知,东周诸子百家,历史悠久。 在长期发展中,这些学校也融合发展了共性。 就老子思想的传承而言,“道”思想已融入诸多学派之中。
道教的核心是“道”的思想。
无论是无为之道,还是自然之道,都是道家学者命题的核心。 这种简单的辩证思想虽然不像儒家那样流行,但在数百名学者中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流派。 因为道家思想具有“仁者见之为仁,智者见之为知,百姓日用而不知之”的特点。 因此,在不知不觉中,“道”思想逐渐融入了其他流派,受到了数百名学者的借鉴。
在司马谈眼中,道教具有“因阴阳大和,取儒墨之善,总结名法精髓,与时俱进,顺应事物变化,立俗”的特点。施事而行,诸事皆宜”。 黄老道教产生时,该学派融合了儒、墨、法等诸家思想,丰富了道教本身的理论体系,同时也使道教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对其他道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想法。 。
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个王朝,其统治者以黄老道教作为治国基础,都是一个文化繁荣、思想开放的时期。
先秦以后,道家思想发展出两大流派。
魏晋玄学兴起之前,黄老道教始终处于统治地位。 但随着魏晋时期空谈派的兴起,老庄教逐渐取代了黄老道教。 然而,无论是黄老道家还是老庄道家,其本质都是老子思想。 《道德经》和《庄子》两部道教经典齐头并进,分别代表道教的两大流派。 事实上,《道德经》是老子本源思想和黄老思想的有机结合,《庄子》也包含了黄老思想的精神元素。
从学术渊源来看,法家实际上是老子思想的延伸。
当然,除了老子思想之外,法家还借鉴了其他诸子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内涵。 法家最受借鉴的是老子思想中对“道”规律的论述。 法家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来分析“道”与“礼”的联系。 从这个角度看,法家实际上是老子思想的又一延伸。 至于韩非子所整合的法家思想,其中独特的“术”和“功”,还是有黄老道家的渊源的。
熟悉法家思想的朋友一定知道,法家思想中的很多概念与老子思想不谋而合。 两派都是“南面之术”。 但从学派思想原则来看,道教坚持“道本清”的原则。 这一原则无疑是与法家相悖的,这也是两派最大的区别。 另外,道家对诸子百家采取包容的态度,而法家主张百家争鸣。 这也是两种学派的区别。
那么,先秦以来盛行的儒家思想与黄老道家思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前面我们提到,黄老思想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融会贯通、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精华。 儒家的阶级制度和仁义思想是黄老思想的改编。 此外,黄老思想还借鉴了部分法家思想,因而提出了“刑德并用”的新思想。 这一主张对儒法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看,单纯用儒家思想来治国,无疑会导致王莽篡汉之类的灾难。 因此,后世的统治者接受多种思想,而不是选择听从一族。 汉以后的统治者大多实行“外表儒学,内拥黄老”的政策,或者说“外儒内法”的政治主张。 尤其是在王朝之初,黄老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结合,让统治者在休养生民的同时完成了对臣民的教育,让社会经济文化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
由于黄老的思想不排斥任何人,而且融合了各家思想,所以黄老的思想呈现出一种比较杂乱的样子。 后世学者研究黄老思想时,常将其与杂家相混淆。 事实上,黄老思想虽然借鉴了其他思想,但其本质仍然是道家思想,这个核心是永恒的。
比如《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以道家思想为主的作品,虽然吸收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但其骨干仍然是道家思想。 至于《燕子春秋》,它纯粹是一部杂作,我们在这部作品中找不到它的主干。
因此,黄老思想虽然与杂甲思想一样不拘一格,但两者的本质还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
参考:
[《道德经》、《庄子》、《管子》、《鲁春秋》、《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