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学派中的“阴阳学派”和“道学派”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学派。
尽管它们有相关性,但差异也很明显。 事实上,朱子时代的百家之争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融合的过程,所以很多理论看起来都有相似之处。
阴阳家族:将“阴阳”、“五行”纳入“世界论”
阴阳派的起源比较晚,直到战国末期才首次出现。 其主要理论分为两种,一种是“阴阳说”,一种是“五行说”。
因此,阴阳家族又被称为“阴阳五行家族”。
阴阳氏传世作品几乎都已散落,但从其他类型典籍中的提及来看,却是一个著作较为丰富的流派。
从阴阳家族的运作方式中可以明显看出,其深受道家教义的影响,其叙事有庄子“望阳万万”的影子。
但它所走的路却与道家不同。 它从神秘的大道理中认识生活中的小道理,并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这一学派并不只是空谈神秘的“阴阳”理论,而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创始人更为人所知的是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邹衍。 “五德始”、“大九洲”是他的代表观点。
阴阳学派更关注社会问题而不是世界的起源。 它所用的阴阳侧重于阐释社会发展趋势和纠正社会弊病的方法。 只是通过阴阳五行斗篷来实现的。
这个理论其实有点奇怪,今天看来也有点牵强。 虽然世界的自然物质、人文、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有共同的特点,但这样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确实不太科学。
阴阳派其实更像儒家,只是方法比较曲折。 它用“讲天地事”来说明社会必须俭朴仁爱,说这是世界的规律。
如果抽象的话,阴阳学派首先认识到一个共同的原理,然后用这个原理来指导生活实践。 它比道教更具体。
阴阳家族最近一次靠近权力中心的机会是在汉朝。 为了解决汉朝政权的正统地位,这个学说做出了努力,所使用的理论就是它的“五行说”。
秦灭亡之后,刘邦建立了汉朝,这在现在看来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但是在当时却遇到了问题。
在刘邦之前,所有的皇帝,包括皇帝和诸侯,都是贵族。 但到了刘邦,非贵族人都当了皇帝,成为了最大的贵族。
这打破了当时的先例,自然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会对贵族的固有地位产生影响。
在皇权领域,这个问题称为“皇权合法性”,而在国家层面,则涉及“正统”地位的确立。
也就是汉朝能否成为正统王朝。
阴阳世家将“五行”学说与朝代更替联系起来,曾创造“五德终始”之说,被后人用来解决汉代的正统问题。
邹衍曾经计算过,如果黄帝有土德,那么夏、商、周依次有木德、金德、火德。 周以后,秦有水德,所以秦有水德。
刘邦原以为自己是水德,“北方待我崛起”。 北方属水,其衣仍黑。 但张仓认为汉应为霍德,因为刘邦自封为“赤帝之子”,并在起义中杀死了白蛇。
但秦朝暴虐无道,并不能算“不道德”,所以汉朝继承的是周的火德。 所以虽然衣服还是黑色,但是旗帜上却有红色。
汉代的花卉装饰多以黑、红为主,与此有关。
但秦朝毕竟也是正统王朝,所以不能算在内。 于是有人提出,汉朝既不是火德,也不是水德,而是土德败秦。
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反对,认为“五德”并不相互冲突,而是相互成长。 周朝没有火之德,而有木之德。 正是因为秦朝有水之德,所以命令错误,所以才短命而亡。 汉代正是火德诞生之时。
这一系列的纠纷直到汉朝灭亡才得出结论,但我们也可以看到阴阳家族在这方面的努力。
道家:论治国以“自然”与“无为”
很多人认为道教理论更加“神秘”,更像是对世界本质的阐释。 事实上,事实并非如此。 道家作为百家思想之一,也是宣扬其治国哲学的学说。
道家治国思想主要是“无为”,是与儒家、法家等相对立的方法。
道教的阴阳观念与阴阳学派的阴阳观念不同。 它更注重对立事物的辩证存在。 有高才有低,有上才有劣。 因此,因为“德”被视为一种受人尊敬的品质,必然是因为“失”。 “德”现象是存在的。
因此,道家的阴阳观往往不是用来支撑自己的理论,而是用这个论证来证明如何治理一个国家。
道家认为,当人们认为某件事是好的时,就意味着世界上已经发生了坏事。
这是:
世间之美,虽为美,却为恶; 大家都知道,好是好,但好是不好。
因此,统治者要想像圣人那样统治,就需要让民众将善行、善行视为本能,而不是大力宣扬。
它要求的是让统治下的人民回到原始状态,具体方法就是所谓的“愚民”。
道家的“愚人”并不像法家那样残酷。 它认为,只要统治下的人民感到满足,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生活,那么他们自然不会有比较心态,也不会“打架”。
在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生活其实差别不大。 人们不会羡慕别人的生活,也不认为自己的生活不好。 这样,人少的小国社会就安定了,国家也就安定了。 也会更加稳定。
“无为”的思想,并不是指国家无所作为,而是顺其自然、引导人民。
例如,青铜制成的农具最终将被铁犁和牛所取代。 道教并不是要让所有人回到使用青铜农具的时代,而是要在各个地区普及铁犁和牛,让人们回归到平均水平。 在线的。
这一学派并不违背历史发展规律,而是适时做出调整。
但它绝不会主动去帮助那些处于劣势的人,这在它的思路中也有明确的表述。
正如我们今天所说,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摧残。 道家还认为,如果过多地干涉人们的生活,就会使人产生依赖性,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因此,道教所提倡的“圣人”并不是儒家那种关心苍生的圣人,而是“顺应天地之德”的圣人。 他不能有“仁”的想法,只需要为社会变革做出贡献。 剩下的就交给人民去发展吧。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阴阳与道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说。
阴阳家族虽然继承了道教的很多思想,但他们更关注世俗,想通过他们的统治积极改变社会;
道家认为统治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为社会变革提供帮助,但最好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过渡,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鲁迅的《狂人日记》存在一个常见的历史错误。 谁是“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