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儒家道家是名家的代表和思想精髓

儒家、道家是“名家”的代表和思想精髓

在我国历史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哲学思想,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最辉煌的时代,产生了盛大的思想文化。 “百家争鸣”之际。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189名,4324篇作品。 后来的《隋书·经记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记载,其实有数千种思想流派。 但流传广、影响大、知名度高的只有十个。

它们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政治家、杂家、农民、小说家。 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名校”。 其代表人物有:邓熙、公孙龙、惠施、宋乐、殷文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公孙龙和惠施。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百位学者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精髓。

名士是一个哲学流派,其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以及名实关系,因此被称为“名士”,也称为“辩者”、“追者”。 司马谈在《六家要义论》中将其与“儒”、“道”等并列为“六家”。 名人在英语中是“sophist”,也有“逻辑学家”或“辩证论者”的意思。 著名学者以辩论能力着称。 他们在辩论中更注重分析名词与概念的异同、名与实的关系。 他们开创了中国逻辑思想的探索,这有点类似于西方哲学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

古代有名的人以“辩士”而闻名。 《吕氏春秋》中有一个故事。 据说,济水河发洪水,淹死了郑国的一个财主,尸体被带走了。 财主的家人要求赎回尸体。 打捞尸体的人要钱太多,财主一家就找到邓熙请教。 邓熙说:“你放心,他不卖给你,卖给谁呢?” 拿到尸体的人很着急,去找邓熙请教。 邓熙说:“你放心,他不买你的,那他买谁的?” 故事并没有告诉这件事的最终结局,但我们可以想象。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哲学思想。 辩手本来就是诉讼当事人,类似于古代的律师。 邓熙显然是最早的诉讼当事人之一。 然而,他只是开始分析名字,并没有对哲学本身做出真正的贡献。 真正创建名校的人是后来的惠施和公孙龙。

名人的思想精神重在“名”而不重“实”。 惠施和公孙龙代表了名人中的两种趋势:一是强调实用性,二是强调名字的绝对性。 例如,“这是一张桌子”,“这个”指的是一个具体的物理对象,它是可变的,可以来来去去。 但“表”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它是一个“名”,是不变的。 一直都是这个名字。 “名”是绝对的,“实”是相对的。 就像“美”这个词是绝对的,但“美的东西”只能是相对的。

施惠的相对论

惠施是公元前350年左右的宋朝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他曾担任魏惠王的宰相,是当时的一位有学问的人。 不幸的是,他的作品丢失了。 庄子与惠施私交甚好。 惠施的“十事”保存在《庄子·世界》一书中。 我们所知道的惠施的思想,只有此后的“十件事”。 推论出来。

其中第一条是:至大无外,谓之大;至大无外,谓之大;至大无外,故曰大; 最小者无内,谓之小者。 这两个句子都是现在所谓的“分析命题”。 “大一”是指整个空间很大,包罗万象,没有外在; “小一”是指物质的最小单位小到不能再分割,没有内部。 这与后来墨家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组成的道理是一样的。 由于万物都是由微小的物质粒子组成的,所以也是以“小”为基础的,所以“万物皆同”; 然而,由“小”组成的万物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它们在“大”中的地位也不同。 ,所以可以说“万物皆异”。 他认为事物的异同是相对的但又是统一的,这里面就涉及到辩证的因素。 在惠施思想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及其主要哲学思想的大小都是相对的。 《庄子》曰:故万物以其大而大;故万物以其大而大;万物以其大而大也。 一切事物都因其小而大。 如果它很小,那么一切都很小。 意思是说,根据事物之间的差异,观察各种物体的大的一面,就会认为该物体大,那么一切事物就没有什么是不大的; 如果你观察各种物体小的一面,你就会认为该物体很大。 观察会让你觉得物体很小,那么万物皆无不小。 它体现了朴素的相对论观点,具有辩证思维。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并且不断变化。 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差异或界限。 一切总是会变成别的东西。 因此,我们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万物皆一,所以我们应该普爱万物,没有分别。 “ Zhuangzi”还说:从不同的人的角度来看,肝脏和胆囊效果更好。 从相同的角度来看,一切事物都是相同的。

公孙龙的宇宙相说

公孙龙是名校的另一位主要领导人。 他出生于公元前 284 年左右。 他是战国时期赵国儒道思想的代表人物和思想精华。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公孙龙没有像惠施那样强调“实”是相对的、变化的,而是强调“名”是绝对的、不变的。 由此他得出了与柏拉图的理念论相同的概念,柏拉图的理念或共相在西方哲学中极为著名。

公孙龙有“白马非马”之说。 据说儒家、道家是“名家”的代表,是其思想的精髓。 有一次他骑着马过一个海关,官员说:“马不准通过。” 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 说着,他策马走了过来。 白马非马是古代思想史上的著名命题。 公孙龙的论点是:马,命形;马,命形。 白色是命运的颜色。 生命的颜色不是生命的形状。 故曰:白马非马。 马一词,指的是马的形状,凡是有马形状的东西就称为马。 “白”一词,指的是白色的颜色,凡是白色的东西都称为白。 白马是马的形状加上白色的颜色,即是白马。 可见马和白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他说:白马不是马。 换句话说,白是所有白的共性,而不是马的共性;马是所有马的共性,而不是白。 白马是指白的共性加上马的共性。 所以白马不是马。 这也体现了公孙龙“宇宙论”的哲学思想。

著名哲学家通过分析名以及名实的关系与区别,发现了中国哲学中所谓的“超象”世界。 在中国哲学中,有“象内”和“象外”之分。 图像中的东西就是“现实”。 例如,大和小、方和圆、长度和黑白都是图像。 一切可以成为某种经验的对象,或者某种经验的可能对象的东西,都具有图像。 也可以说,一切都在图像之内,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也可以反过来说,一切有形象、在形象之内、存在于现实世界的事物,都是某种经验的对象,或者是可能的对象。

名家学派是战国中期非常活跃的学派,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思想与逻辑的融合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秦代以后,名人的地位逐渐退出政治舞台。 名人后裔的影响虽然不如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广泛,但名人的思想却不同程度地融入了各家文化的精髓。 中间。 其中,道教既是名家的对手,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博阅读或分享给您的朋友。

上一篇上一篇:儒家道家佛教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下一篇:元代净明宗师黄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