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战国道教的代表人物

道教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教派。 代表人物有伏羲、女娲、神农、黄帝、伊尹、许攸、潮父、老子、列子、庄子、神道、杨朱、王旭等,那么你知道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吗?时期? 以下是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欢迎阅读。

战国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战国道教的代表人物

1、老子(传说约公元前600年至约公元前470年):公认的道家创始人,主张“无为自化、宁静自正”(司马迁语),代表作是《道德经》清”。 关于他的身世,没有明确的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三种观点:一是老子姓李明儿,楚国库县李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 曾任周朝藏室史官。 见周德衰,遂归西,不知归何处。 其次,他说老子就是老赖子。 第三,他说太史旦是老子。 后人对这些说法有不同的看法,引起了长期的争论。

2、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姓庄,名周,名子修。 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宋代人。 他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理论的重要创始人。 他与老子并称“老庄”。 他一生只担任过当地的漆园官员。 因为他主张自由,所以不应该受楚威王的聘用。 他主张尊重自然,悠闲生活,“独与天地之气相通,不视万物”。 其代表作是《庄子》。

3、列子:战国初期思想家,生卒年月不详,与郑穆公同时代。 其学以黄老为基础,主张“固本固本,清虚无为”(汉代学者刘向玉)、“贵虚”、“重实”。义”。 《列子》现存八篇,为东晋张湛编撰。

4、杨朱:战国时魏国(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字子举,是继老子之后道教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主张“珍惜生命”、“珍惜自己”、“为自己做事”。 他的名言是:“失一分钱利天下,勿舍;明知天下为你奉献,勿取。谁也不能失一分钱,对大家都不利。” 世界,世界是被统治的。”

5、文子:老子的弟子,与商代子夏同时代,但低于孔子。 师从子夏、墨子。 现存作品《文子》十二篇曾一度被认为是汉代以后的伪书,但1973年,河北省定县40余座汉墓出土的竹简中,却有《文子》残片。 《子》,因此无疑可以确认它是一部先秦作品。

6、田骈:战国时期思想家。 又名陈骈,齐氏人。 曾在稷下讲学,因能言善辩,被誉为“天口篇”。 主张“归气”、“顺道”、“明分”、“立公”,其著作已失传。

7、慎到(约公元前395年~前315年):战国时期赵国人。 早年习黄老之术,曾在齐国稷下讲学,名噪一时。 后来,他把齐国留给了韩国。 它主张“遵守规则”、“遵守法律”、“注重情况”。 《汉书·艺文志》记《神子》42篇,列举法家,仅存7篇。 他的名言是:“智慧和智慧不足以说服公众,但力量足以欺骗公众。”

战国道教的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脱离了儒家社会哲学的做法,直接从天道运行原理的侧面出发,发展了基于自然意义和中性意义的“道”哲学。 天地运行有其自然规律。 道的哲学就是要阐释这一原理内涵,提出一个活泼舒适的世界空间。 通过对世界运行秩序的不确定性和非持久性的理解,道家哲学发展出了一种与儒家完全不同的社会哲学。 社会只是一个存在于一处的物体,生活在其中的人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自我存在。 不受任何意识形态束缚的自由。 基本上,道家哲学并不否认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它对社会责任没有先存的态度,而是可以有一种更加尊重人的自主性的态度和存在取向。

有学者认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步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 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 因此,基本上没有必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 因为天道本身的变化并不关乎是非善恶的绝对性,所以道家更强调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则,而这种智慧一定是在社会中有效的生存之道。任何历史情境下的任何社会。 正是因为道家社会哲学并不注重自身的发展标准,而是强调应对的智慧,有利于人们休养生息的需要。 因此,汉初黄老的统治是有实验性的理论基础的。 同时,中国士大夫在经历了几千年儒家官场文化的挫败之后,也能拥有广阔的心性天地,过上一帆风顺的生活。

战国道家哲学思想

道家的理论是以老子为基础的。 老子的《道德经》五千字,字字弥足珍贵。 书中广泛论述了道的形而上意义和生命智慧,提出了一个万物混杂又独立的自然宇宙。 起源论还提出了世界存在和运行的原理是“相反方向的运动”的本体论思想。 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类来说,应该学习的是生命的智慧,所以老子也提出了很多政治、社会、人生的哲学观点,但重点是在自我修养而不是创造文明上。 可以说,他用一套以智慧之道为基础的社会哲学和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界局势,无意创造新的社会局面。 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道路的基础。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最重要的道家理论创始人,道家哲学基本上是老庄的第二种类型。 庄子的道家思想与旧有的道家思想不同,庄子更加详细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创造能力,包括智慧、认知能力、体能等。 庄子也站在天道自然之道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修身走向面向整个社会、国家的人生之道。 庄子书中的七部著作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功夫论到社会哲学到内圣外王之道论。

列子,出自战国时期。 现存八本《列子》,为东晋张湛编撰。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时期的思想。 《列子》从道家出发,改造了道家无为的人生观。 它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在没有任何力量的生存状态下,人不愁天,不惧天才。 这是最好的存在状态。

王弼,三国时期的人。 当汉代儒家经典的发展已接近尾声时,社会政治已处于动乱不公的境地,知识分子纷纷转向玄学。 王弼基于对老子哲学的深刻理解,注释了老子的《道德经》,强调用它不仅发扬了阐释旧学宗旨“无贵不贵”的精神,而且注释了“书”。 《易学》以此原理,甚至将易学的气化宇宙观从汉代改变到了易代。 而以纯玄学取代《易经》的研究方向,则使中国《易经》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局面。

郭象,西晋人,以《庄子笔记》闻名。 他主张“个体化”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发展而来的形而上学概念。 崇尚一种无论大小的精神,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观。

上一篇上一篇:帛和与他的帛家道

下一篇下一篇:玉真教主林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