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严春春 2019年道教哲学研究著作盘点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道教哲学研究正迎来新的机遇,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这对于缓解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和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以及当今国家治理体系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

道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思想流派,也是当今古代哲学研究的主流之一。 道教哲学体系既包括以老庄为代表的学术流派,也包括道教教派。 道家哲学起源于先秦时期。 道教之名可能起源于西汉。 道教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扩展。 东汉末年以老子学说为基础的道教兴起后,古代学者多将道教视为广义道教内的一个教派,或一种新的转变发展方式,统称为道教。 当代学者多参照现代西方哲学和宗教的学术分野来研究道教与道家的差异。 但实际上,道教和道教是两个密切相关的学术体系。 尽管它们在形式上相距甚远,但理论核心仍然是相连的,研究边界有时难以厘清。 这篇综述文章主要是对道家哲学的研究,也涉及到道家哲学的一些内容。 [1]

关键词:思想创造与阐释

《道家政治哲学精要》,郑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元之静而雷声:庄子的哲学论证》,张其群着,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

《道教与古代道教》,杨如彬着,国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1月

《中国古代文明观》(原名:中国古代文明观——儒墨道之争),浅野雄一着,高莹莹译,新兴出版社,2019年11月

《道教文化研究》(第32辑),陈谷英主编,中华书局,2019年4月

2019年,道家哲学研究出现了一些理论创新,用新的视角、新的范式为道家哲学思想提供了新的阐释。

《道家政治哲学精要》是郑恺先生的新作。 郑恺先生在其上一部著作《德与礼之间——前朱子时期的思想史》中,已将先秦思想史从前轴心时期移至轴心时期。 这一时期的转变可以概括为从“德礼体系”到“道法体系”的创新。 如果说上一本书探讨的是“道德体系”的形成、发展和致命崩溃,那么本书则以政治哲学为视角来解决新时代条件下“道法体系”的理论建构。 笔者认为,“道家体系”的成熟主要经历了从先秦老庄政治哲学到黄老政治哲学的发展过程。 其中,老庄哲学更注重以“道之理”来批判现实。 通过与儒家“明德”概念的比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玄德”概念,成为其政治哲学和伦理道德的基石。 。 黄老政治哲学是在老庄政治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创造性地提出了“王道”,它是对儒家政治哲学中“王道”、“霸权”概念的超越,适应了儒家政治哲学的需要。时代的发展。 笔者认为,道家思想和黄老道家(包括法家)更能体现国家转型时期的时代精神,特别是黄老政治哲学所开辟的新的理论天地,为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奠定了基础。为秦汉统一奠定了基础。 准备。 作者将“道”与“法”结合起来,将“道”视为“法”的主要思想来源,并把“道与法”作为一个整体来与以往的“德礼”体系相抗衡。 黄老的政治哲学是在“道”与“法”的张力中展开的。 此外,“道法体系”所隐含的“法律精神”不仅是传统文化所缺乏的,也能为当代中国社会更好地适应世界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张其群先生于2018年出版《庄子新注》,2019年出版《深寂雷声——庄子哲学论证》阐述哲学思想。 在本书的创作中,张其群先生首先关注了哲学研究中的范式问题。 在他看来,传统对《庄子》的研究多基于“哲学范式”,即通过注疏、评论等方式对经典进行阐释。 相比之下,从“哲学范式”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需要在百年中国哲学家创造的中国哲学范式的基础上进行。 既要有深厚的中国哲学基础,又要善用西方哲学的思想资源,保持敏锐的批判意识和广阔的理论视野。 本书中,作者以西方哲学中的普遍问题为纲,从形而上学、知识论、语言哲学、本体论、伦理学、自然哲学、自然哲学等七个方面解读《庄子》文本的相关思想。美学。 和重构。 作者试图通过对《庄子》各个方面的哲学考察,从它对宇宙、自然、社会现象、个体生命意义等基本问题的回答来论证其“实体体系”的内部结构。

台湾学者杨如彬先生的新作《道教与古代道教》尚未引进大陆。 杨如宾先生将道教的起源追溯到先秦神话,这是“道教版的‘从神话到哲学’”。 庄子认为,古代学术有道学和方术之分,古代道学与诸子之学相通。 本书认为道教的起源与神话有关。 古代道教是“哲学先于哲学”。 在道教名称产生之前,道教思想的出现经历了从神话到哲学的过程。 有古代道教的传承。 。 笔者分析了老子与大母天神话、庄子与升天神话、黄帝与天子原型、屈原与昆仑神话等原始神话主题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前言。 ——恢复古代历史视角下的秦思想。 在道教的发展史上,追溯从道教到学术的过程,也是对道家思想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国古代文明观》一书呈现了日本学者浅野雄一先生通过自然、环境与人的关系来关注中国古代文明和哲学的独特视角。 作者对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的文明观进行了描述和重新评价,从文明观的角度对三大思想体系的内涵和价值做出了新的诠释。 作者从前文明时代出发,认为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的荒漠化,环境、城市、文明的变化,以及神灵和巫术角色的变化,引发了人类的觉醒。先秦思想家的文明,使他们开始探索人类的生存和生存之道。 能力、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对抗与共生。 先秦诸子对于文明表现出了不同的思想。 儒家肯定并努力追求文明,肯定国王的绝对权威、阶级与秩序的固化、礼仪的作用等,确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差异,强化文明; 墨子则主张节约型文明社会,通过节约来调节资源短缺。 与他们相反,道家对文明采取了批判的立场。 由于文明对自然规律的破坏,庄子对自然、环境、生物、人与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警告; 由于文明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老子提出了“小国寡民”的理想。 本书围绕如何处理文明发展的问题,比较了西欧现代文明进程中对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在当代对自然与文明冲突的反思中,先秦道家思想可以为当今中国和世界面临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困难带来灵感。

《道教文化研究》由陈谷英先生主编,每年出版,2019年已出版第32版,是“儒释道关系专刊”。 人们普遍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华文化的支柱。 它们互补、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中华文明,对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们在当代中西文明的对抗中受到特别关注。 近年来,三大宗教之间的关系备受哲学史、思想史、宗教史等多个领域的关注,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大宗教关系特刊》邀请了17位国内外专家就此话题撰写文章。 这种形式的编辑策划在国内学术界尚属首次。 “专题”分为三个专题:儒释道的关系、儒道的关系、佛道的关系。 对三教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基本涵盖了近年来三教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 不仅从宏观上对三教关系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总结和评论,而且还讨论了佛教与中国文化、唐代多元文化社会、南道教、全真道教、王教的关系。三教融合互动视角下的安史 《一德》、王重阳的心性思想等。在儒道关系专题中,重新审视北宋的义学哲学、老子思想、儒家思想的转向。明末,郭象、方以智的儒道关系思想; 在佛道关系专题中,涵盖了中古时期、隋唐时期佛道在世间和玄学的互动与联系。

总之,郑恺先生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论证了道家哲学尤其是黄老哲学的“道家体系”,而张其群先生则从“道家体系”的角度构建了《庄子》的哲学体系和哲学论证。哲学范式”,两者都是借鉴西方理论资源。 杨如彬先生和浅野雄一先生分别从古代历史和文明的角度开始研究道教思想,加深了对道教的认识。 《道教文化研究》专刊体现了从三教关系角度的较高研究水平。 多部作品展现出新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和理论兴趣,是2019年道家思想研究的收获。

关键词:新证据与文献整合

《批判研究与阐释——《老子》出土四本古本综合研究》,宁振江、赵政主编,中西书局,2019年5月

《简《文子》研究回顾与思考》,何志华着,中华书局,2019年8月

《庄子会评价》,蒋门马着,巴蜀出版社,2019年8月

《殷府经集》,中华书局王宗玉采编,2019年8月

《道教文学》,丁培仁着,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5月

文献研究是道教哲学研究的基础,是重要的资源保障。 《研究与阐释——古代出土四本《老子》译本综合研究》是宁振江先生主编的研究论文集。 收录了对四部出土古本《老子》进行综合研究的专业学术论文17篇。 《老子》的四个古版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现的郭店楚版《老子》、马王堆帛书A、B版和北大汉版《老子》。 本论文集收录了当前四个古本《老子》研究的一些前沿问题和重要成果。 论文涉及《老子》四古本的文本解释、结构沿革、年代和接受史、思想演变等方面的研究。

主编宁振江先生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比较研究、古籍书写问题研究等领域颇有建树。 早在北大发现汉书之前,他就于2006年出版了专着《老子》《早期传记》及其结构和《其流变学研究》,并首次提出了“早期传记”的概念,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此后,继续关注古本《老子》的研究。 本论文集的学术论文主要来自2015年《老子》古本讨论论坛《考证与释义:出土四本《老子》综合研究》,以及2017年《出土文献》哲学研究的新前沿——章节“第四届朱子学论坛”学术研讨会收录了《老子》研究领域目前出土文献或重要学者对《老子》的最新研究成果。 “阐”代表了当今《老子》研究的两个流行方向,这部论文集也代表了对老子学术史的文献、演变和“阐”的更高水平的研究。

《文子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是香港中文大学何志华先生继《文子作品断代新证》发表后的又一力作。 2004年,本书审视了各流派对《文子》的研究论据和推论,重新审视了出土简《文子》的内容; 并考察了简《文子》的成书年代、简《文子》与现代版《文子》的关系、现代版《文子》等学术争议问题,提出了新的研究见解。作为与《淮南子》的传承关系和《文子》研究的关键问题。 是《文子》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新作。

《庄子会校勘》是蒋门马先生在收集善本、出土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十年潜心校勘、标点,编撰的一部全面、客观、精深的权威《庄子》。 版本。 本书收录了近2000条校注和文献参考文献,为读者全面理解和研究《庄子》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庄子》现在的文本,基本上是根据清代郭庆范编着的《庄子注解集》、王笑语编着的。 蒋门马先生在校勘过程中发现了这个版本的一些问题,也将其纳入了新书的附录中。 《王晓雨《庄子集注》缺陷例辑》对《庄子集注》中的缺陷、遗漏和错误进行了解释。 姜门马先生长期致力于道教典籍的编纂和道教文化的传播。 其创办的道教文学网站《白云深处》在道教界颇有知名度。 这本《庄子会校勘》是根据国家图书馆现存文字讹误最少的南宋细本抄写的。 它收集了几乎所有现存的汉、唐、宋时期的竹简、古钞票、古版画,但不包括南宋以后的竹简、古钞票和古版画。 版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版本的来源进行了认真的考察,保证了版本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本书版本全面可靠,校勘客观翔实,考证客观简洁,文字修改审校认真。 并没有基于主观理解添加过多的讨论。 它客观地探讨了原文,特别是最早的纸币或雕刻中的文字,如有疑问,不予更改。 全书分为两卷。 第一卷收录《庄子》原文,通俗易懂; 第二卷是校对和修订,便于与第一卷进行比较和研究。 第二卷附录中,除了《王小鱼编修庄子集的缺陷例》外,还有一篇《陈景远南华真经的错误与更正》一文,分析了北宋道士陈景远的《庄子集》。 《南华真经之误》。 对后世最有价值的《庄子》校勘文献之一的175条校注中最典型的50条,为一些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提供了新的答案,这是本书的特色。

《阴符经》是道家道教哲学的经典著作。 其篇幅只有三百字,但却简洁而深刻。 它一直被认为是一本奇怪的书。 或许是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银符经》的来历和诞生日期存在诸多谜团。 现在只能大致确定其产生于唐代之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与其重要性不成正比。 从版本来看,《殷府经集》(中国书店出版社2013年版)是之前流行的常用版本。 王宗玉先生的《殷府经集》是中华书局2019年推出的权威著作,是目前最全的注释集。 对于《阴符经》的传承和弘扬非常有意义,也为人们所熟知。 不同时期对《阴符经》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对《阴符经》文本和思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目前能看到的《殷府经》基本由三章组成,分别是强兵、修仙、治国。 后人融入了道教思想,被视为晚唐的道教著作。 唐代以后的各种理论阐释,使《阴符经》影响深远。 历代注解近百种,其中有唐代李全、张果,宋代朱熹、徐元仪,元代王道元、喻言等著名注解。 书。 北京大学王宗禹先生对《殷府经》所有注本进行了全面收藏,并利用国家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刻本和手稿,重印了尚未在世界上流通的注本。很长一段时间,除了少数。 本书除经本无注本或现代注本未收录外,收集了民国以前的《阴符经》五十一个注本,并加以编译、批注、校勘,为每件作品的标题添加小注释。 它介绍了文献的记录和传播,解释了所使用的手稿和校对,并表达了对某些作品的作者和写作日期的新见解。 总之,《阴符经集》“续历圣人独学”,是一本全面、高水平的古代道教书籍总集。

《道教文字学》一书对道教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大量道教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填补了国内迄今为止尚无系统的道教文字学专着的学术空白。 本书作者丁培仁先生继承了四川大学道教历史与考证的学术传统。 他在书中明确了道教文字学的性质、对象、范围、任务和意义,认为“道教文字学与传统文字学一样,一般由校勘、编纂、目录三部分组成。道教文献还应包括考证、鉴伪、注释、翻译、编纂、索引等。” 他还认为道教文献是道教研究的基础,有助于全面认识和把握道教的历史沿革和内部结构。 对道教(特别是历史道教)的研究主要依靠道教文献,而不是人类学的方法,不能仅仅依靠历史资料。 丁培仁先生在书中论述了道教经典的起源、道教经典的演变、道教经典的分类、道教经典的编纂、道教经典的传承、出版和收藏的形式,以及道教经典的目录和校勘。 讨论; 对道教主要书籍进行了研究,分为教义教义、戒律、科学礼仪、符篆道教、符象、修养、仙宫、神传八类。 解决问题,书末附有参考文献和书名索引。 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比较全面、实用的道教文学著作。

综上所述,《考证释义——《老子》出土四本综合研究》是近年来《老子》出土文献研究的成果集。 《《文子》简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为《文子》文献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庄子会汇编》、《阴符经集》、《道教文字学》等都是道教文献集中综合性、精深性、综合性的著作,为道教哲学思想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经典阐释与常识

《道教简史及道教思想》,王卡着,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年1月

《问:细读老子思想》,【日文】池田智久着,王启发、曹峰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10月

《庄子内章读》,【日文】福永光二着,王梦蕾译,北京联合书店,2019年8月

《中国道教》,卢玉林、彭永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3月

《淮南子·仙道》,卢凯编,九洲出版社,2019年3月

《抱朴子:求仙》,李凤柱编,九洲出版社,2019年3月

《列子:风行哲学》,罗照金编,九洲出版社,2019年3月

《生命的真谛——道家顺应生命哲学的现代诠释》,肖玉峰着,中华书局,2019年3月

《先秦道家人性论研究》,周庚,巴蜀出版社,2019年5月

道教精神的普及和传承对于道教思想的研究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王卡先生的《道教简史及道教思想》是一部关于道教与道教、支派、道教修炼方法的关系的研究著作。 王卡先生于2017年去世,本书是他两年后留下的唯一一部思想著作。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老子与中国哲学的突破、出土文献中的道家思想、杨庄周派的人生哲学、黄老哲学的政治实践与变迁、道家思想以及道家主要思想流派、早期道教神学观念,以及隋唐时期道教的重要性。 玄学、内丹宗及全真道教修炼理论、道教符宗咒语思想、现代新道教等重要问题。 本文简要回顾了从先秦道家到现代新道教两千多年历史中的道教和道家思想。 。 经过相关研究,作者肯定了道教和道家思想的普遍价值。 例如,道教对于人类文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始终保持着警惕和批判的态度,这对于解决“文明异化”的弊端具有重要意义。 道家固有的反思、对立的思维方式也可以使人更加宽容,有利于思想和信仰的自由和多元化。

《问:细究老子思想》是日本学者池田智久的老庄新著。 全书结构简洁,分为老子为人、老子著作、老子思想三大部分。 一向重视出土文本的池田智久先生,将四古本《老子》与通俗版《老子》进行了比较,推演了《老子》从战国末期到战国初期的书写过程。西汉时期,将《老子》思想置于其间的思想背景之中。 调查并以马王堆甲版为研究基地。 作者仍然用严谨的态度,通过文献和文字来还原和接近《老子》真正的本义,从原文中总结出《老子》的思想,而不是用新的理论去重构和推测,避免了主观和主观的影响。随意解释。 本书从哲学、伦理思想、政治思想、健康思想、自然思想五个方面阐述了《老子》思想。 笔者认为,以“道”为中心的哲学思想是本书“老子”思想发展的基础。 《老子》中“道与万物”的关系哲学是存在主义哲学; 在《老子》伦理思想中,以“德”作为“道”的功能,或者说用悖论性的逻辑价值转化来寻求人类在现实社会中的生存之道; 在养生思想中,人们把身体和生命赋予“道”和“天”,按照其本来的形式,“长生远见”不同于同时代简单的长生思想,而是相关的。政治思想,以“世界”全体人民“维护健康”为宗旨。 在自然思想部分,作者有一些新的见解。 他认为自然是“道”在各个领域以“无为”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客观结果。 他还将老子的自然思想视为战国后期至魏晋时期道家重新倡导的新思想。 玄学思想史与宋代发展. 《老子》五思想之间的关系是以哲学思想为基础的伦理、政治、养生思想。 但自然思想与之前的《老子》哲学相冲突又相互作用,在对立的互动中保持着理论的平衡。

日本道家、老庄研究泰斗福永浩二先生所著的经典著作《庄子内章读》,是《庄子》的入门读物和畅销书,曾多次再版。次。 福永浩二先生的大部分研究都是在中日文化的广阔学术视野下进行的。 他说,他因为《庄子》而对中国哲学产生了兴趣。 《庄子》安慰心灵,给人勇气。 Zhuangzi's spir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his life. We It can also be said that this book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zi" is full of Mr. Fukunaga Koji's intention and affection. Mr. Fukunaga Mitsuji interpreted the full text of "Zhuangzi Neipian" chapter by chapter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seven texts of "Zhuangzi Neipian". He did not stick to academic annotations, but used a thinker's vision and care to be rich in literary grace and emotion. The language explained his own understanding of "Zhuangzi", citing modern philosophical theories such as Western existentialism.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Zhuangzi" reveals "Chinese-style logic of liberation". For modern people, ""Zhuangzi" will be a book that guides them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 -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self of human beings."

In addition, there are some general works that popularize Taoist culture to the public and trigger people to think more about the wisdom of Taoist philosophy. For example, "Chinese Taoism" is one of the Daguan series of Chinese studies. This book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of Taoism into six stage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development and basic ideas from Taoism to Taoism. The three important Taoist classics of the 1980s are "Huainanzi: The Immortal Taoist" by Taiwanese scholar Lu Kai, "Baopuzi: The Quest for Immortality" by Li Fengmao, and "Liezi: The Philosophy of Walking in the Wind" by Luo Zhaojin. This is the mainland-introduced edition of Taiwan's most influential popular academic textbook. This series is composed of scholars' comments on the original translations of classics, making traditional classics accessible to ordinary people. There are also "The True Meaning of Life -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aoist Philosophy of Adaptable Life" by Xiao Yufeng and "Research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of Pre-Qin Taoists" by Zhou Geng. The former is a general project result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and the latter is a doctoral dissertation series on Confucianism, Taoism and Buddhism.

Looking at the above works, whether they are sorting out the development of Taoist thought or explaining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the thinker's texts, they have achieved bot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simple explanations. They not only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of classics and popularize ideas, but also help modern people solve spiritual problems. Difficulties and improving the realm of life provide inspir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the research on Taoist philosophy in 2019 has made progress in steady progress. There are both ideological works that focus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s well as comprehensive works rooted in litera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y focus on the modern value and dissemination of traditional ideas, demonstrating the talents of scholars. Theoretical depth, rigorous scholarship and practical concern.

评论

[1] The research on Taoism in 2019 was very fruitful, and some excellent work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ligion and history appeared. This article will not discuss it in detail, but only lists some of the titles as follows: "A Study of Taoist Fairies", Jiang Shoucheng, Zhang Hailan, Zhongzhou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April 2019; "The Ming Prince and Daoism: Institutional Patronage of an Elite" (original title: The Ming Prince and Daoism: Institutional Patronage of an Elite), written by Wang Gang, translated by Qin Guoshuai, published by Shanghai Ancient Books Society, October 2019; "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original title: Making Transcendents: Ascetics and Social Mem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written by Kang Rubo, translated by Gu Xuan, Jiangsu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March 2019 ; "The History of the Six Dynasties in the Mountains", Wei Bin, Life·Reading·Xinzhi Sanlian Bookstore, August 2019; "The End of Divine Objects—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Rise, Decline and Variation of Magic Sword Belief", Feng Yujie, Sichua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December 2019; "Research on Chen Tuan and His Later Studies", Li Yan, Social Sciences Literature Press, June 2019. There are also two works by Japanese scholars on Chinese Taoism, which have not yet been published in Chinese. They are "Research on the Neidan Thought of Taoism in Song, Jin and Yuan Dynasties" [Matsushita Michonobu, (Tokyo) Jigu Academy, 2019-2], which involves the Neidan thought of Taoism in modern China, including the Neidan thought of the Song,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nd Quanzhen The theory of life and life of Taoism,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Shinto and Chinese inner alchemy thought; and "Research on Jiangnan Taoism in Six Dynasties - Lu Xiujing's Ancient Li Baoyan" (Lin Jiahui, Waseda University Publishing Department, 2019-3).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China Book Review" Issue 04, 2020.

This article is unedited, please refer to this publication for the final version.

The scope of manuscripts for this journal includes reviews of outstanding Chinese and foreign books.

Submission email: chinabookrevie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