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重视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研究

道家思想_道家思想中的班主任智慧有哪些_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建设美丽中国,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人民谋福利,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吸收中华文明积累的丰富生态智慧,其中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道教特别注重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侯外录解释说:“虽然这里所谓的天、地、人、自然的概念混淆了,但是人的社会秩序和事物的自然秩序之间的关系是非常清楚的。” 但它真正关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道教研究人与物的关系。 所以,我国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道教的贡献。” 这些讨论都是比较客观的。 确实,儒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道家则研究“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道家对“人与物的关系”的研究所形成的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关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教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提出了适应、和谐等一般原则,而且提出了许多具体的原则和方法。 比如《老子》中的“三宝”就非常突出。 其六十七回曰:“我有三宝,持守护持。第一者是慈悲,第二者是节俭,第三者是不敢为天下先。” 他们之中。 “俭”就是勤俭节约。 这与我们今天倡导的资源开发和节约优先于节约,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致的。

历史上的道家除了在理论上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外,在实践中也对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做出了一些尝试。 比如,所谓“洞天福地”,就是自然与人文的有机结合。 大多数道教和道教建筑都是依山而建,没有对山体进行大的改变。 相反,它们利用一些自然形状进行建造,常常给人一种蜿蜒小路通向僻静地区或独特洞穴的感觉。 “公关、三十六岩等岩寺大多位于险峰悬崖,人迹罕至的地方,但景色秀丽迷人。” 意味着道教在建筑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很少破坏自然环境。

许多西方学者很早就关注中国道教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美国学者马歇尔说:“公元前6世纪,中国道教就表达了最早、最清晰的生态思想……道教提供了最深刻、最雄辩的自然哲学,第一次激发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今天,当我们大力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我们对道家思想的研究相对比对儒家思想的研究要少。 事实上,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儒道相辅”、“三教合一”的现象。 儒家学习和运用道家思想是很常见的。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代,我们必须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道家思想中生态智慧的学习。

上一篇上一篇:简述宗教社会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下一篇下一篇: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