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蓝道家思想网

道法自然是什么意思道法自然的具体含义

大家好,我是读书晓波。 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道家经典思想:《庄子》。 上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庄子秋水》,解读了其中庄子的“辩证思想”。 在《庄子》这篇文章中,提出了许多名言和金句。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道”,你真的读懂了吗?

例如:

“从道家的角度看,物不贵不贱;从物的角度看,人贵而贱;从俗世看,物不贵不贱”;

“井中之蛙不能语于海,则为空所限;夏虫不能语于冰,则为时所限;宋人若不能语于道,则为时所限。”受教义的约束”;

“万物同在,哪一短哪一长?道无始无终,物有生死,莫恃其成。” 等等,都是庄子、老子道家思想的精髓。

01

这篇《庄子秋水》被誉为可以与《庄子齐物论》相媲美的一篇。 除了道家“辩证法”的经典论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庄子对道家思想核心“道法自然”的深刻阐释。 今天我们来谈谈吧。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道”,你真的读懂了吗?

什么是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解释了他对道的理解。 老子说:“有杂物,先于天地而生,孤独而寂寥,独立而不变,行而无危,可以为天下之母。我不”不知其名,字曰道,力名大,大为过,过为远,远为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者亦大,域内有四大,人居其一。人随地,地随天,天随道,道随自然。”

这就是道家思想中著名的“四大法则”。 老子说,天地还没有存在之前,有一个东西是统一形成的。 它是无形、无体、无声的; 它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 它不生不灭,独立存在,永不改变; 它走遍世界而不觉疲倦,无所不在。 世间万物皆依之而生。 可以说是万物之母。

我实在不知道这么神秘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我实在没办法,只能叫它:“道”。 如果非要给它起个名字的话,只能叫“大”。 如果它大到没有极限,它就不会消失;如果它大到没有极限,它就不会消失。 不消失,可以说是遥远;不消失,可以说是遥远;不消失,可以说是遥远。 虽然距离很远,但还是可以从很远的地方回来。 故曰:道最大; 第二个是天堂; 第三个是地球; 第三个是国王。 王也是宇宙四大生灵之一。 但这四个专业显然有各自的范围和差异。 人是由大地承载的,所以人应该遵循“地”的规律; 大地被天所覆盖,所以大地应该遵循“天”的规律; 天为道所容,所以天应遵循“道”的规律; 道以自然为归宿,所以道应该效仿“自然”,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之道”。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道”,你真的读懂了吗?

02

这是老子道家思想中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 “法以地为基础,地以天为基础,天以道为基础,道以自然为基础”就出自这里。 庄子在《庄子载游》中也说过:

“有天道,也有人道。无为而尊者,为天道;为事而累者,为人之道。师父,为天道;为人,为人道。”臣者为人之道,天道与人道相距甚远,不可忽视。”

另外,《庄子天运》对道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这与老子类似。 庄子曰:“天命为何?地之地位为何?日月之争为何?谁主张?什么是理?谁生而无为而行?” 庄子说天行自然。 ? 地球自然静止吗? 太阳和月亮竞争周期吗? 谁主宰他们? 谁控制该法律? 又是谁在日夜推动? 是因为机构操纵吗? 或者真的有一种自然的运动吗? 庄子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但在接下来的段落中,他用“天乐”的描述来谈论自然的运动,“闻其而不闻其声,见其而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覆盖六极。你想听,但你没有。” 拿去。”

因此,老子和庄子都认为“道”是自然界的最高法则。 道是万物的本源和规律,所以“道法自然”。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道”,你真的读懂了吗?

03

庄子在《庄子·秋水》中也对这一道家思想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庄子仍然用“北海神”和“河伯”这两个虚构人物的对话来阐述自己的思想。 他说:“知者必明理,明理者必明力,明力者不可以物害己。至仁之人,不为火所热,为水所淹,为寒暑所害,或被动物伤害。” 贼能者。”意思是说,懂得道的人必须懂得道理,懂得道理的人必须懂得权宜之计。懂得权宜之计的人不会因外物而伤害自己。对于保存最高才能的人来说火不能烧,水不能淹,严寒酷暑不能伤他,飞禽走兽不能伤他。这并不是说他敢接近这些东西,而是他能认清形势,做好事。遇祸福,慎进退,则无物能害之。

庄子说,性在心,人为在外。 先天性是在自然中建立的。 如果你明白了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于自然本性,那么你就可以进可退,屈伸自如,回归本性。 悟道。 什么是人造? 什么是自然? 北海神说,牛和马生来只有四足。 这就是自然。 给马套上缰绳,给牛穿鼻子,都是人为的。 所以,不要用人类来破坏自然,不要用聪明来破坏自然,不要因为贪婪而追求名誉。 恪守这些原则而不违背它们,就能回归现实,达到“自然之道”的境界。

庄子还用两个故事来说明得道者的境界和幸福。

04

第一个故事:公孙龙与韦谋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道”,你真的读懂了吗?

公孙龙对魏谋说:“我自幼习古圣王之道,长大后,懂得仁义之行,能将事物的异同合而为一;我能把物体的坚硬与白色分开;能够说错的是对,不可能的事情是可能的;能够迷惑数百个智者,能够迷惑许多雄辩的人:我想我我是最有学问的。但是现在我听庄子的话,我感到很困惑。我想是我的论点不如他,还是我的知识不如他?现在我已经没有办法说话了,我冒昧地向你询问真相。”

魏某靠在桌子上,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抬头望天,笑道:你没听说过浅井里的青蛙吗? 井里的青蛙对东海的乌龟说:“我真高兴!我跳起来,在井口的栏杆上玩耍,进井后,我就在井壁上的碎砖上休息。” 我跳进水里,井水充满了我的腋窝,托起了我的下巴。 当我踏入泥泞时,泥水淹没了我的脚背。 回头一看水里的红虫、小螃蟹、蝌蚪,没有一个像我这样的。 多么幸福啊! 且不说独占一坑水、占一口浅井的幸福,这也是极其满足的。 你为什么不随时过来看看井呢?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道”,你真的读懂了吗?

东海乌龟的左脚还没有踏入浅井,右膝就已经被卡住了。 于是犹豫了一会儿,他收回了脚,向浅井里的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情况,说道:“一千里的距离不足以形容它的大小;八千英尺的高度才可以形容它的大小。”还不足以探索它的大小。” 深的。 夏禹时代,十年有九次洪水,但海平面不上升; 商汤时代,八旱七旱,但岸边的水位却不会因此而下降。 不是因为时间的短和长。 而且有变化,而不是因为降雨量的增加或减少,这就是东海最大的乐趣。”

浅井里的青蛙听了这话,吓坏了,不知所措。

魏谋接着说道:你公孙龙的智力还不足以明白是非境界,但你还是想明白庄子的话。 这就好比驱蚊子背山,驱马虫跑河一样。 这一定是不可能的。 胜任的。 这和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 你听说过寿陵男孩到邯郸学走路的故事吗? 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学会走路,却忘记了自己的走路方式。 结果,他轻松地爬回家了。 如果你现在不尽快走开,你就会忘记你原来的技能,失去你原来的专长。 公孙龙听完这句话,顿时无言以对,仓皇而逃。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赵国人,著名的名人思想代表。 公孙龙能言善辩,曾是平原君的弟子。 他的主要著作是《公孙龙子》,这是一部名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显然,庄子通过这个故事说公孙龙能言善道,明白道理,但他只是“不知是非”,不明白自然之道。

05

故事二:庄子拒绝了楚王的邀请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家思想的“道”,你真的读懂了吗?

有一天,庄子在浦江边钓鱼。 楚王派了两名大臣来拜见,说道:“楚王希望将国家的大事托付给你。” 庄子接过手中的鱼竿,头也不回地说:“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后已经活了三千年了。楚王把它装在竹盒里,盖上盖子。”带着一条围巾,放在祠堂里。这只乌龟宁愿死,也要留下骨头,显示它的尊严。还是你宁愿活着,把尾巴拖在泥里?” 两位大臣说:“我宁愿活着,把尾巴拖在泥里。” 庄子说:“你走吧!我还想把尾巴拖在泥里呢。” 它正在里面爬呢!”

那么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下著名的《庄子秋水》的内容,来讲解庄子对“自然之道”的理解以及得道者的幸福与喜悦。 自然之道是什么? 正如庄子所说:

“事物的诞生,如突然或驰骋,不动而不变,时时刻刻不动。它是什么,为什么不是?它会自己变化。”

万物生长如奔马,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迁徙。 你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会自行改变。 自然之道就是“顺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