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流派,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教以道、武、自然、自然为核心理念。 它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万物皆有其对立面。 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以无为政、以女护男、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方略,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主要道教著作有:
1、《道德经》:又称《道德经》、《老子》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产生道家思想的里程碑式著作。 全书分两部分,共81章,5000字。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将其主要宗旨概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化”。 目前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 20世纪和21世纪初,考古发现了马王堆帛书、郭店简、北京大学收藏的西汉竹书《老子》。 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据1993年郭店出土的《老子》楚简估计,至少是战国中早期的文字。
2、《庄子》:又称《南华经》,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及其弟子和后世学者所著。 全书分内、外、杂三章,原文五十二章。 现在的版本是郭象版本,只有三十三章。 全书“以卮言为外延,以同义反复为道理,以寓言为广度”。 它是无拘无束的,无缘无故地变化的。 对后来的道家思想乃至中国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黄帝帛书》:1973年底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四本失传的古籍,即《经法》、《十六经》、《程》、《道源》。 它最初与《老子》第二版合写在同一卷中。 许多学者认为,它是《黄帝四经》,与《道德经》并称为黄老道教两大经典。
4、《管子》: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至秦汉时期。 内容十分复杂,有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著名军事家、军事家、农民的观点。 刘向在《汉书》所著《书艺文志》中将其列为道教著作。 当时有86章,本版存在76章,其余10章仅存在于目录中。
5、《吕氏春秋》:是战国后期(公元前221年左右)秦国丞相吕不韦及其追随者组织集体编撰的,又称《吕兰》。 内容杂杂,包含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等诸家思想,故《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为杂家。 但实际上它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综合各种理论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 《吕氏春秋》中有一句名言:“天下,天下之民”。
6、《和管子》:先秦道家、军事家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载作者为“楚人”。 与其他黄老道教书籍一样,本书以黄老行的名字命名,同时也涵盖了阴阳算术和其他科学。 它还具有百家杂集的特点,内容涵盖政治、军事哲学等各个方面。 另外,《河管子》记载了战国末期庞暖率军击败燕军的战斗,所以在军事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7、《文子》:又称《通玄真经》,相传为老子弟子文子所著。 主要阐释老子的话,阐明老子思想,继承和发展道家“道”理论。 同时,他博采百家之见,吸收了许多儒家仁义道德思想。 前人认为现在的版本是汉唐之间的伪造品,或者说是抄袭西汉末年的著作《淮南子》。 然而,1973年,河北省定县一座汉墓中出土了《文子》残片,证实了《文子》是一部存在于西汉时期的先秦古书。
8、《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与其弟子李尚、苏斐、吴忌等人共同编撰的。 《汉书·艺文志》将《淮南子》列为杂书。 事实上,该书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百家之学说,融会贯通。 是汉初黄老道教的代表作。 《淮南子》名言:“古之有官,所以民被约束,不能为所欲为;法礼有据,所以君王被约束,不能擅自决策”。授权。”
9、《列子》:又称《冲虚经》,是重要的道教经典。 《汉书·艺文志》收《列子》八卷,今存八章。 是东晋张湛编撰的。 其中,有《黄帝行》、《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危言耸听之忧》等寓言故事100多则,充满了有趣、有意义且发人深省的阅读。
10、《阴符经》:又称《黄帝阴符经》。 作者和出版年份不详。 黄帝是假名。 相传成书于北朝拓跋维时期。 传记分为上、中、下三部分。 该书言简意赅,内容全面,在中国古代哲学和军事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道家理论能力的深度和辩证性为中国哲学思想中的所有其他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源泉。 至于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如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塑等,则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就是道家艺术的表现。